{"id":"9118468","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697","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697","normalized_crc32":"3260441970","source":"17","created_at":"1556374056","last_fetch_at":"1556459234","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我的生活不可能那麼壞(2)》:那些假日中的不美好缺憾" "圖:keigo\n 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19\/4\/f5rjet8u5djbucdyd2thjum2avtn0g.jpg?auto=compress&q=80&w=500\nhttps:\/\/image2.thenewslens.com\/2019\/4\/0p8efd66hcvqge27iixxahb3g2am52.jpg?auto=compress&q=80&w=500\n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19\/4\/i4czyb51dut0k5151e6p8gb1e641qj.jpg?auto=compress&q=80&w=500\nhttps:\/\/image2.thenewslens.com\/2019\/4\/8t148i3xffheqvontfw8mzt32asp2e.jpg?auto=compress&q=80&w=500\n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19\/4\/gstye3ya3dkvsddluix9wcgnxtfqi9.jpg?auto=compress&q=80&w=500\nhttps:\/\/image2.thenewslens.com\/2019\/4\/im7msgqks7l9fo6b3hjijlntghohtg.jpg?auto=compress&q=80&w=500\n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19\/4\/9bssubfb2hn9jem1ivp2s0u34b9k44.jpg?auto=compress&q=80&w=500\nhttps:\/\/image2.thenewslens.com\/2019\/4\/jgbr042e1emzvk0yduxdbnl24uetur.jpg?auto=compress&q=80&w=500\n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19\/4\/h7ha6p7cizs708hoirqm2l97xpcu6g.jpg?auto=compress&q=80&w=500\n書籍介紹 《我的生活不可能那麼壞(2):那些假日中的不美好缺憾》<\/a>,尖端出版 \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 作者:keigo\n IG粉絲極速飆升↗70萬up!繼去年圖文界長銷霸榜之作《我的生活不可能那麼壞》與《keigo式》後,插畫家keigo的全新作品集二度襲來!\n\n 日本製造、中國授權、台灣企劃,三地首度攜手合作,邀你再度探索keigo桑他那高深莫測的幽默,以及無邊際的腦洞想像力!\n 本書內容:想像著睡醒就是期待已久的假日,腦海中是否浮現了各種美好規劃與安排呢?然而現實卻是伴隨著憾事發生,被許多不美好的意外給搞砸……\n 明明關掉鬧鐘安穩地睡到自然醒(卻一早就在上班時間自動醒來)、想悠閒自在地吃頓美味早午餐(假日用餐時間只限時60分鐘)、接到許久不見的好朋友來電相約(原來是要找你推銷新產品)、準備去戶外走走接觸大自然(一出門就遇上滂沱大雨)、參觀期待已久的知名展覽(購票進場後被場內人潮擠爆)、去戲院欣賞大家強推的熱門電影(前排坐著的身高185公分)……\n 直到夜深人靜熄燈前才驚覺,「原來今天也是一事無成啊!」雖然不想面對,睡醒後又得迎接上班日……\n\n 生活其實是比較級,總得分出個高下。當不上第一也沒關係,好險自己不是成了墊底。前頭太遙遠,找個還算舒適的位置往後看。應該能讓你覺得好過點……\n 要知道,日子難免會卡關,再怎麼小心翼翼,也有百密一疏與衰事狹路相逢的一刻。若你正處於無奈、無言、又無力的窘迫當下,就請先嘆口氣,再拿起這本小書翻閱,要是還笑得出來那就行了。嘻嘻……\n https:\/\/image2.thenewslens.com\/2019\/4\/ibqmx3sla56vgrdx1902plbnw400nx.jpg?auto=compress&q=80&w=500\n責任編輯:朱家儀\n 核稿編輯:翁世航\n\n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9\/3\/6h45ls2047elkcvydwjmxnz15l3unb.png\n" {"id":"9118469","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689","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689","normalized_crc32":"1022720308","source":"17","created_at":"1556374056","last_fetch_at":"1556459234","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男孩情緒教養》:痛也不能哭、要贏不能輸,那些有害的「兄弟規範」" "文:瑪麗・寶絲林區(Mary Polce-Lynch)\n 男孩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最近我在一所小學放學時間看到一個二年級男生,跟一群小男生小女生站在學校門廊,人人臉上充滿要回家的興奮。當這小男孩瞧見爸爸身影出現時,立刻拔足狂奔,書包在背上飛躍,他跳進爸爸懷裡。這男孩的期待化為完全的歡喜,他父親看來同樣開心。我有種感覺,像這樣「說哈囉」的方式,是這父子倆常做的事。\n 這對父子打破了我所謂的「兄弟規範」,一種扭曲了原本健全的男子氣概的觀點,要求男孩跟男人隱藏感受,連正面情緒也不例外。太多時候,大人忘了男孩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太多時候大人不明白:就心理需求而言,男孩女孩相似程度超過不同的程度,原因很簡單:男生女生都是有感受的人。\n 我在這章呈現出男孩內心的情緒生活,也剖析文化對他們心理需求產生的影響。我探討社會化如何影響男孩子,包括:家庭裡、外的社會化,以及社會化的結果。第一個段落描述「兄弟規範」,這是男孩情緒社會化的重大因子。「兄弟規範」這名詞有雙重意義,作為名詞,它包含男孩應如何表現的種種指令,作為動詞,它描述出男孩內在生活如何受到這些指令的主宰。兩種用法都貼切地描繪出,男孩在主流美國文化中是如何學著成為男人。\n\n 「兄弟規範」有多種型態,我把重心放在情緒感受和表達的限制上。其他規範也會著墨,但讓男孩情緒動彈不得的主軸有二。這裡也會討論社會化的力量,及「逾越角色」行為(超出文化所認定的陽剛性別角色之舉)所受的懲罰,還有男孩的性行為。本章主旨在強調男孩表達情緒的價值,呈現社會力量對他們情緒和行為產生的影響。\n 有害的「兄弟規範」 就男孩社會化過程而言,「兄弟」一詞很貼切地隱喻其中的主要影響。它指那群衝進你家廚房、小房間、地下室或車庫的男生,匆匆跟你打聲招呼、眼神幾乎來不及交會,然後又一起衝出門跳上腳踏車朝下個目標(食物、運動、打電動)奔去。「兄弟」也可能是班上或其他團體裡幾個特別要好的男生,跟著彼此學習是否該注意什麼、該放聲大笑、該舉手。「兄弟」反映出心理與實體層面的相伴,也就是不落單。那讓男孩子感到認同、社群、歸屬、挑戰和樂趣。而「兄弟」卻也可能限制了他們的體驗。\n 怎麼說?就像任何社會群體,「兄弟」也包含成文、不成文的常規。「兄弟規範」是扭曲版的男子氣概,讓大夥兒彼此相屬。打從很早,男生便知道藉這些常規評斷他人,也評斷自己。波拉克在他那本描述男孩情緒的創新之作《真男孩》(1998),將這情況稱作「男孩密碼」(boy code),金德倫與湯普森(Thompson)的著作《該隱的封印》(Raising Cain)(2000)則稱之為「殘酷文化」。這些不同名稱,講的都是同樣過程。我相信名稱不是重點,重點是大家能繼續討論。\n 「兄弟規範」也許是凝聚一夥兄弟的中心,不在這夥兄弟當中的男生,卻也知道這個規範且會照做。夥內夥外所有人都按規矩走,因為他們曉得不這麼做的代價…… 他們怕自己無法成為真正的男孩,沒有男子氣概,不會變成真正的男人。\n\n 沒看過一本具體的「規範」,卻每個人都知道「兄弟規範」是些什麼,這不是很神奇嗎?而這就是文化。文化讓資訊代代相傳,人人得知,完全不必有實體紀錄。男孩跟其他男孩打交道,便足以傳遞有關男子氣概的兄弟規範。這些規範有時可能好玩或洽當,但若嚴格遵守,卻會造成傷害。\n 這就是此書不斷提及「兄弟規範」的原因。它們會以有害方式打造男生情緒,尤其在表達方面。那麼,這些規範究竟是什麼? 以下是一些我從男孩與男人身上得知或觀察到的:\n 小男生:痛也不能哭;男生只跟男生玩;女生很噁心;男生很堅強;強壯有力就是真男孩;要贏,不能輸。\n 十三至十四歲(early teens):痛也不能哭;除非你在球賽得分,否則別顯出高興;別跟其他男生談你的感受;別讓其他男生看出你害怕或不確定;什麼都不會困擾你;別跟男孩太好,否則大家會認為你是同性戀(同性戀不好);避開任何女性化的事情;女孩很性感;男孩很堅強;運動員是真男孩;要贏,不能輸;有攻擊性很好;嘲笑他人,尤其當對方弱小或自己感到不安;不安就大笑;隱藏真正的感受。\n\n 十五至十七歲(middle teens):痛也不能哭;別顯出高興;別跟其他男生談你的感受;別讓其他男生看出你害怕或不確定;什麼都不會困擾你;別跟男孩太好,否則大家會認為你是同性戀(同性戀不好);避開任何女性化的事情;女孩跟女人非常性感;講些色情笑話跟故事;運動員是真男孩;要贏,不能輸;男孩掌權;有攻擊性很好;嘲笑他人,尤其當對方弱小或自己感到不安;不安就大笑;隨時要顯得很酷;一字作答(「嗄?」「嗯」「不知」(我不知道」);隱藏真正的感受。\n 十八至十九歲(older teens):痛也不能哭;別顯出高興;別跟其他男生談你的感受;別讓其他男生看出你害怕或不確定;什麼都不會困擾你;避開任何女性化的事情;別跟男孩太好,否則大家會認為你是同性戀(同性戀還是不好);講色情笑話跟故事、有性經驗,是真男人;女孩跟女人很性感;運動員是真男人;要贏,不能輸;這世界屬於男人;進入世界,闖出名號;飲酒很酷;有攻擊性很好;嘲笑他人,尤其當對方弱小或自己感到不安;不安就大笑;隨時要顯得很酷;堅忍無感;隱藏真正的感受。\n 所有年紀:別討論「兄弟規範」。\n 這些規矩絕對有更多演化,但以今天在美國的男孩來說,這是一些所謂男子氣概的嚴格定義。這些規範也深深影響男孩們的情緒及人際關係。就算有男生或男人宣稱自己並未遵守這種狹窄的陽剛概念,他們或多或少仍受影響,因為這個規範深植所有男性意識。這些教條相輔相成,即便略有調整,基本核心始終不變:男孩的舉止樣貌要像機器人。\n 當「兄弟規範」局限了男孩身心 很遺憾,男孩們認為,這些規範可怕之處是在你違反它,而不在打破它。遭到排擠,被說是孬種、很娘或女生,都喚起男孩自我認同最深處的恐懼。但我要請你深思,當男孩切實遵守這些規範,將對他們身心造成何種危害。\n 當男孩把兄弟規範內化,即便沒跟那夥兄弟在一起的時間,他們照樣遵行。他們無時無刻不奉行這些規範。當他們相信不能跟其他男生分享困擾或興奮,他們也停止跟任何人分享這類情緒,包括家人。如果男生只是不對他那幫兄弟流露情感就算了,問題是那規範顯然時時盤據腦海。假如男孩聽從這些規矩,為隱藏情緒而終至整個關閉,那很不健康。他們就是這樣,讓感受消失不見。\n 無論什麼年齡或者性情的男生,當他從兄弟規範學到只有娘兒們痛了就哭、只有女生會講父母離婚之事,他也學會不跟任何人談自己的感受。若欠缺情緒智力技巧方面的教育或沒有大人關心介入,這男孩將依照這些規範長大成人。這對於男孩情緒表達的限制,恐怕是「兄弟規範」主宰男孩生活最糟糕的例子。\n 男孩處於劣勢 瑞爾(1997)描述男生在我們這個文化社會化的兩個步驟:首先我們將其掏空,剝奪他們的情緒;之後我們再賦予男性特權。我覺得這個描述非常有力,因為它出於一名男性,一位「曾經經歷」、願意分享的男性。這種剝奪男孩人性的手法,可能導致危險後果。試想先剝除某人情感再賦予特權給他,你知道那根本是在製造危險。但我選擇不這麼看待這些男孩,我選擇視他們為被剝奪某些珍貴人性的人。\n 在我們的文化中,男生不能表現、不輕易流露情感的狀況,可能是他們精神健全最大的風險之一,這會導致一堆身心問題。針對成人所做的研究指出,情緒表達受限與多種問題相關:憂鬱、身體很差、人際關係不理想、藥物濫用。一些論述以為,很多男孩及男人的行為問題,可能跟他們粉飾情緒有所關聯。\n 靜靜觀察 影片 要了解男孩是怎麼跟自己情感疏離的,只需靜靜觀察。隨時隨地都行。以我來說,一個週末就碰到兩件很有啟發性的事情。某個週六午後我去看《一路上有你》(Simon Birch),這是根據約翰.厄文(John Irving)小說改變的電影(譯註:書名為A Prayer for Owen Meany,台灣譯為《一路上有你》,電影亦採此名)。故事在講一個早產而畸形的男孩,一輩子非常矮小,發育初期身高僅僅三尺。影片即探討他在男生本來就夠艱難的年紀時的痛苦經歷。\n 剛開始的十五分鐘,有四個十六歲大的男孩(一夥兄弟),每看到銀幕上出現畸形的賽門,就硬生生擠出大笑。男孩們低沈的聲音撞擊整個戲院,感覺十分奇異,也許是因為他們看上去像男孩,卻有著男人般的聲音?他們似乎以一種錯誤、演練過的方式,展現新發現的力量,那笑聲聽來就像電視喜劇裡的罐頭笑聲。又或者,那股虛假純粹是這些男孩為這種情況多次練習的結果:當你感到不安(哀傷、脆弱、恐懼)時,假裝沒這感覺。把它藏起來。戴上面具。大聲笑它。「兄弟規範」作祟。\n 我跟我先生約翰分享,他也有同樣感覺。是的,這些男孩舉止不妥。我先生也為此不快。所有觀眾都受這幾個男孩為了隱藏不安而做出的表現所影響。我們得很努力才能去體會賽門,一個嚇人又迷人的角色。之後我有種感覺,活在「兄弟規範」八成就是這樣,你身不由己,故意抹殺真正感受以融入一夥兄弟。\n 在那幾個男生刻意大笑的那段時間,若非我座位離走道很遠,我就要去找戲院經理來處理了。我不想讓這幾名男生支配我家人對賽門的感受。坐在位置上,分秒過去,我幻想自己走到他們其中一人旁邊,悄聲叫他停止愚行,就像個好老師,不用威嚇即可收服班上霸凌情況。\n 我很高興,戲院經理跟我都不必做這件事。這些男生自己做出了改變。影片第二個小時,他們安安靜靜地觀賞。當賽門最好朋友的母親死掉,他們沒有笑。當賽門獨自站在海邊,對著夜空無力地嘶喊:「對不起」,因為他自覺對那死亡有責任,這群男生也沒有笑。觀眾沒再受到笑聲影響,大家都能感受深沈的哀傷無助,那是對這部電影的恰當反應。\n 教堂 在第二個狀況,同樣需要「恰當的反應」。我去參加一場為青少年舉辦的宗教活動。其中有幾個女生,兩個男生,和兩名成人女性。儀式與活動帶領這些孩子探索自己的信仰,要他們思索和感受,旨在引發深沈而正面的情緒,是很嚴肅而深入的聚會。我觀察到女孩們似乎很怡然自得,男孩則不。他們從頭到尾一直忍笑,怎樣都壓抑不住的那種歇斯底里的笑。\n 如果這空間大些或人更多一點,這兩個男生也許就沒能得逞,讓自己─和我們─沒留意到他們的不安。有時候,「兄弟」人數愈多就愈有影響力,但這少少兩個男生缺乏這種勢力,只有不恰當的反應。在場又沒有成人男性可為榜樣,讓他們知道「兄弟規範」並不適用於此。我希望我能講說最後那兩個男生有進入狀況,可惜沒有。當大家圍成一圈握手進行結束禱告,他們無法克制地大笑。就算他們有心,我可以感覺,他們對這種時刻的練習已經太熟悉。感到不安時,把真實感受藏起來(「兄弟規範」)。\n 看到這裡,你應該很清楚這兩件事之間的關聯了。兩個場景裡的男孩,都面臨在社交團體中體驗及表達內心情緒的時刻。後來和教堂帶團契的人談,我了解到那兩個男孩整年都有行為問題。開車回家途中,我感到悲哀;不僅為他們,也為我們全體。當我們的文化接受男孩粉飾情緒,好像這是一種命定,那我們全都處於劣勢。男孩就是男孩。我想像一種文化,允許男孩們既好勝也會害怕,既強悍也溫和,望向世界也探索內心。然後我想起我們教會,那些七歲不到的小男生多麼熱切地參加兒童班,在大家面前探索自己的感受與神性,也在其他男生面前。\n 那麼,男孩從童年到青少年期間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是怎麼遺失了這些男孩,他們是怎麼遺失了去感受或表達情感的能力? 怎樣能讓這些男孩無須藉由藥物或「兄弟規範」來控制不安情緒,像是某種神性聚會或動人電影所引起的強烈反應,不必得訴諸荒謬大笑?\n 彼得潘與其他迷失的男孩 多年來,心理學家與教育家都在問著同樣的問題,我們也從學者作家得到同樣答案。但我認為,第一個重要步驟必須是由父母向自己提出這個問題,並作出答覆。想讓「兄弟規範」這金鐘罩從男孩頭上鬆開,家長必須檢視自己幫襯這規範多少,自問能如何避免孩子內化這些教條。不這樣的話,我們將繼續鼓勵一個讓男孩迷失的文化。\n 在詹姆斯.巴利(James Barrie)那部經典小說及電影裡,彼德潘與迷失男孩們自己住在夢幻島,父母不在身邊。我們不了解為何如此,只知道這些男孩某種程度迷失了。他們成天從事冒險活動,盲目跟從著領頭的彼得潘。種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惡作劇、離危險那麼近,在在顯示他們的故作勇敢。\n 而這些男孩仍渴望著有父母相伴的一個標記:聽爸媽為他們講睡前故事。隨著劇情展開,我們了解到他們想念的不是那些故事的娛樂層面,而是那種體驗的意義。在無法無天的行徑底下,迷失男孩們盼望著肢體上的安撫,情緒上的滋養(睡前故事可能是兼含兩者的共通象徵)。是的,堅毅的彼得潘就是因為這樣,每晚都要飛來育兒室的窗前,聽溫蒂為弟弟們說故事。他也因此在一個晚上丟了自己的影子:因為怕被抓,他離去地太匆促。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彼得潘的影子或許帶有冒險行徑無法滿足的情感需求。\n 把溫蒂帶到夢幻島似乎是個完美辦法,這樣他們白天可以盡情玩耍,晚上仍可享受睡前故事……充分獨立的生活,又還有著一點撫慰。但當溫蒂姊弟們坦言非常想家,更因思念媽媽而哭起來時,迷失男孩們也都哭了。\n 電影中的這幕場景,男孩們一起哭著聽溫蒂細細描繪她跟弟弟所懷念的照顧疼愛。我們看到溫蒂為這些男孩道出他們的悲傷,她將他們歡樂與失落的情緒連結起來。或許這就是我們多數男孩太早遺失的東西:跟自己情緒的連結。「迷失男孩」確實是故事中這些角色很適合的名稱,因為這些男孩缺乏感受與真正的父母養育,他們迷失了。我相信巴利筆下這些情緒上的迷失男孩,與今天我們文化中的許多男孩沒什麼兩樣。\n 男性也能扮演母親 為鼓勵男性也能予以同樣情感滋養這種觀念,我認為,溫蒂與迷失男孩們渴望的「母親」,也能從男性獲得;「男性母親」。而要做到這個目標,我們的文化必須改變對那些展現出纖細呵護行徑的男性(不僅男孩)的看法。男人絕對可以「扮演母親」。聽來不可能?這不僅可能,而且很必要。尤其若男孩會學習他們的榜樣,而事實正是如此。\n 當我唸碩士時,書籍、論文、研究占據我很多心力,我先生約翰就「成為媽媽」照顧我們的新生兒摩根,不像第一個小孩出生時由我照料,當時的約翰正要拿到碩士學位,還身兼一份工作。\n 摩根與她「男性媽媽」很親,所有人都看在眼裡,但沒人了解那對摩根的意義,直到她四歲時的某天,我跟她一起翻閱嬰兒相簿,她看見一張自己的出生照─她爸爸懷抱著她,摩根的小腦袋蜷在他的手肘上。凝視著這張相片,摩根問我:「喔……那是我從爸爸肚子裡出來的時候嗎?」\n 摩根對男性養育能力的經歷,恐怕與這個社會其他兒童對男性的體認不同。穿越歷史,多數文學與宗教塑像,總將充滿情感的呵護養育連結到母親,不是父親,各個文化皆然,多數當代媒體依舊如此(尤其廣告)。\n 這裡要強調,在某些男性也肩挑育兒之責(「男的當媽媽」)的文化中,暴力情況較少。我在整本書刻意使用「父母」取代「母親」一詞,希望你能理解及認同。\n 在這段結尾我必須說,當男孩懂得說笑紓解壓力或請朋友吃披薩,那是很棒的。男孩能夠獨立有自信,好勝好強,也很棒。需要堅強時能夠挺身而出,是令人鼓舞的經驗,但若我們只准男孩、男人表現出強壯的一面,問題就來了,而那卻是「兄弟規範」所強調的。\n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男孩情緒教養:不失控、不暴怒、不鬧事,明日好男人的養成關鍵<\/a>》,橡實文化\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 作者:瑪麗・寶絲林區(Mary Polce-Lynch)\n 譯者:劉凡恩\n 男生可以既堅強又敏感,既理性又感性\n 我們能為男孩的情緒發展做些什麼?\n 無論在家或學校,如何引導他們認識並表達情緒?\n 四歲的小寶活潑好動,老愛打他剛出生不久的妹妹。\n 當他受到鼓勵,講出自己的感受:「我很生氣,因為媽咪都不陪我玩。」\n 他那些攻擊性的行為,在兩天內就減少一半。\n 十二歲的大寶最近情緒暴躁,學業成績一落千丈。\n 當他受到鼓勵,對爸媽說出心裡話:「我很難過,因為女朋友跟我分手了。」\n 他的滿腔怨氣逐漸煙消雲散,人也放鬆下來。\n 當卡住的情緒無法被指認,並說出來,就會轉向行為或身體當出口,\n 諸如:頭痛、暴飲暴食、消化不良等等,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身上。\n 可喜的是,情緒的表達是很容易教導的技能!\n 父母、祖父母、師長、學校教練,都可以成為男孩生命中的貴人——\n 幫助敏感的小男生指認情緒訊號,並協助壓抑的大男生正確處理情緒。\n 【1-3歲男孩:指認自身情緒】\n 當學步兒生氣亂丟東西,父母就這樣回應:「你可以生氣,但不能亂丟東西喔。」幫男孩指出他的情緒,並教他怎麼表達:「你可以告訴我你森七七喔。」但首先,父母要幫助孩子「指認情緒」——生氣、開心、難過、害怕、失望等等。\n 【4-7歲男孩:談論自身感受】\n 這個階段的男孩較常被帶出門,與人互動。父母最好每天跟兒子做「談論感受」的練習,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情緒是正常的,而且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不該被忽視。無論碰到什麼事,都可以問他:「對於……你有什麼感覺?」「你的感受是什麼?」\n 【8-11歲男孩:理解他人情緒】\n 這時期男孩發展出更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可理解他人的立場。要引導男孩理解自身情緒的複雜性,以及怎麼回應他人的情緒。可用第三人作為話題來對談,探索孩子的感受或反應。方法很簡單,詢問「假設發生了什麼,那誰誰誰會有什麼感受?」\n 【12-15歲男孩:性別意識形成】\n 這個階段,男孩通常會在他人面前隱藏自己的情緒和情感。青春期的男孩深受社會「性別角色」制約,父母應引導他們質疑和反思性別刻板印象。與孩子一起看電影、影集、動漫、電視節目,跟他討論:「你覺得在現實生活中,男生真的是那樣嗎?」\n 【16-18歲男孩:接軌成人世界】\n 這是男孩人生的轉捩點,就要邁入成年世界——對大學感到興奮,對當兵感到不安,對考不上理想科系感到挫折。不論發生什麼,重要的是幫他指認情緒:「對於……你有什麼感受?」此一時期,只要「保持溝通管道暢通」就夠了。大男孩若知道自己能隨時與父母或師長暢談任何人生大小事,他們絕對會滿心感激。\n 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19\/4\/dbu25g6rng123krdubdvrt0hcl084q.jpeg?auto=compress&q=80&w=500\n責任編輯:翁世航\n 核稿編輯:丁肇九\n\n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9\/3\/6h45ls2047elkcvydwjmxnz15l3unb.png\n" {"id":"9118470","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672","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672","normalized_crc32":"750763123","source":"17","created_at":"1556374056","last_fetch_at":"1556459235","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不生病的人際關係》:「界線對話」時,讓你存在感十足的三項技巧" "文:自凝心平\n 界線對話的基礎 界線對話(boundary talk)的基本原則就是盡可能簡單扼要。最理想的狀況是縮短自己的對話節奏,並且逐漸將對方帶進這樣的節奏裡。就算對方是長篇大論的人,我們也不能自亂陣腳;就算對方一開口就跟連珠砲似的說個沒完,也不代表我們得跟著喋喋不休。\n 再說得誇張點,「對話」是雙方心智的交流。如果對方的腦內世界亂成一團,我們的腦子也會因為逐漸與之同步而變得混亂,這種現象稱為「思考傳染」。\n 好比我們居住的房子。只要其中一間房開始變亂,其他房間也會莫名遭到波及。對話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一段對話中混入了各種話題後,聽的人就會開始覺得有些煩躁。\n\n 所以進行界線對話時,為了避免因為對方的思緒而讓自己感到煩躁,請以「一段對話,一個目標」為條件,避免一次談論多項主題。這是界線對話的基本原則。\n 怎麼說,對方才聽得懂? 我們以某對夫妻的對話為例。假設這對夫妻正在討論國三兒子的升學問題。太太說話時如果沒有先設定目標,丈夫多半會忍不住插嘴,問她:「所以妳的重點到底是什麼?」\n 但事實上,太太只是希望丈夫傾聽自己的想法,所以被問到「重點是什麼」時,便會突然語塞;於是丈夫抓住這點窮追猛打:「應該是這樣、這樣再這樣吧?」太太雖然覺得丈夫的話似乎是對的,不得不同意,但總覺得還有什麼話堵在胸口。\n 出社會後的男性多半早就習慣邏輯性對話,所以無法忍受說話時一下子談這件事情,一下子又談別的事情。而且社會中瀰漫著「邏輯至上」的風氣,因此對話的主導權很自然便落到丈夫手上。\n\n 但太太覺得,陪在孩子身邊、最了解狀況的人明明是自己,但自己的意見卻不被尊重,這點實在無法接受……\n 這既無關想法孰優孰劣,也不是正確性的問題,只不過是對話結構產生分歧罷了。\n 為了避免自尊感受到傷害,請各位學會界線對話的公式。\n 界線對話的公式 一、首先,想像這段對話的目標(先不要說出來)。\n 二、盡可能在對話中加入事實描述。\n 三、把自己對這個事實的感受化為言語。\n 四、最後,如果有需要,再加上「因為如此,希望你提供這樣的幫助」。\n\n 簡而言之,界線對話的公式就是:\n 目標(Goal) \t事實(Fact) \t感受(Emotion) \t需求(Request) 就前面這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們試著套用界線對話的公式,就會變成這樣:\n 目標:想像夫妻齊心協力處理孩子的升學問題,母親、父親如何各自負擔所分配的責任。 \t事實:兒子在學校的成績低於平均,導師也問起孩子將來的升學問題,但兒子卻不願意說清楚。 \t感受:我很擔心。我擔心的不只是升學,也覺得兒子最近拉開了和我的距離,不太願意跟我說話。 \t需求:希望身為父親的你,能以同樣身為男性的角度問問兒子的想法。他或許有無法對我啟齒的事,如果你願意幫忙,我也會比較放心。 只要能依照這樣的順序表達想法,對方就能釐清狀況,也能理解自己需要提供的幫助。如果跳過前三個階段,一開口就要求「希望你負起父親的責任,一起關心兒子的升學問題」,對方反而會因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得這麼做,在心生反抗的情況下,導致溝通失敗。\n 除外,也必須注意說話時的語氣。如果一開始就散發出「我現在很煩惱,這都是你的錯」的氣氛,或是從頭到尾都一副很不安的樣子,也無法將這段對話的要點傳達給對方。\n 在對話前,先想像整體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請先有意識地在腦中完整演練步驟一到四的流程後,再展開溝通;說話時也請盡可能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n 當然,如果所有對話都要這麼做,未免太累了。但如果是關鍵的重要對話,或是面對容易產生誤會的對象,就可以試著依循這樣的順序來進行。\n 讓你存在感十足的三項技巧 界線對話中,也有幾項能讓對方尊重我們的技巧,接下來將介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項。\n 1. 打造專屬的慣用語\n 運用簡單易懂、印象深刻的關鍵字,就能有效展現自己的存在感,讓對方知道「自己是這樣的人」;再透過不斷重複口頭禪,讓這句話成為自己的專利,讓人「一聽到這句話,就聯想到這個人」。即使是「謝謝」「早安」「再見」「很棒喔」「幹得好!」等一般的短語,只要透過獨特的語調加深印象,說不定也能讓人一聽見就想起你。\n 我曾與一位日本數一數二的優秀諮商師共事,他基本上是把「超喜歡」當成打招呼的話來用。無論何時何地,他都會使用這三個字,因此雖然他交遊廣闊,但我想大家看電視、聽廣播、讀小說時,只要看到或聽到「超喜歡」,應該都會想起這位諮商師吧!\n 2. 盡量不使用連接詞\n 為了使日常會話能順利結束,並避免因對話造成對立,希望大家留意一件事:盡可能不要使用連接詞。或許在辯論時運用某些連接詞能帶來很好的效果,但還是請盡量不要用在日常對話中,因為打斷話題發展或改變方向,都是導致日常對話變得又臭又長的因素。前面提到,「長話短說」是界線對話的基礎,以便自己能隨時抽身。為了不讓對話變得又臭又長,請盡量避免大量使用連接詞。\n 當然,也不是絕對不能用。首先,請盡量避免使用「可是」「但是」等反駁對方的否定連接詞。另外,傾向於提出對立觀點時,也常會說到「所以」「你的意思是……」「總而言之」等詞語,使用時必須小心。\n 3. 「三」的法則\n 對話時,若想清楚將自己的主張確實傳達給對方,可以活用「三的法則」。\n 所謂「三的法則」,就是以三個並列的單詞表達想法、列出三項意見,或是在找人商量的時候依序提出三個選項,告訴對方「這三個選項中,我不知道該選哪個才好」。\n 無論是自己還是對方,「三」都是很容易想像的數字。「二」似乎有點太少,「四」又不容易記住。如果以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或法國大革命的口號的「自由,平等,博愛」為例,應該就很好理解吧?簡報時,從「我在這裡提出三個論點」開始,也是訓練邏輯思考常用的方法。\n 日常對話中如果先提出「三」這個數字,對方也會覺得「既然只有三項,那我就聽到最後吧」。\n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不生病的人際關係<\/a>》,究竟出版\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 作者:自凝心平\n 譯者:林詠純\n 日本亞馬遜暢銷作家繼《疾病是才能》《心裡的苦,身體知道》後全新力作! \t帶領讀者了解什麼是「不生病的人際心理學」!在「課題分離」和「情緒勒索」已成常識的今天,透過實用好上手的操作步驟,畫出人際界線,讓所有人都能遠離「情緒傳染病」。 \t實際操作+案例分享,讓讀者除了知道,更能做到,將相關概念落實於生活中。 得寸進尺的關係,不叫親近,而是侵犯;\n 相處時一味忍讓,不叫好人,而是爛好人。\n 要防止「情緒傳染病」擴散,\n 就得學會劃出恰到好處的人我界線!\n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n 嘴上老是掛著「為你著想」「為你好」 \t把「反正」「可是」當口頭禪,悲觀成性又愛討拍 \t眼高於頂、臉上寫著「你不懂啦」、喜歡批評別人 \t愛抱怨、看什麼都不順眼 \t什麼都想跟別人爭輸贏 這些人,正是最容易帶來「情緒傳染病」的典型!\n 對一座城堡而言,城牆是保護它不受外敵侵害的重要結構;對一個人而言,人我界線則是保護自我、不受他人侵犯的重要屏障。大部分的人都是體貼而善解人意的,碰到別人「越界」時,多半會想著「讓他一下不會怎樣」,但一味忍讓的結果,只是讓對方更無法察覺界線的存在。等到自己終於下定決心要做出調整時,對方反而會感覺受到侵犯。\n 界線,是珍惜自己與他人的方式\n 學會劃出人我界線,就能調整人際關係,也能重新選擇人生。\n 「人我界線」的存在並不是為了隔絕你我,而是明確地讓彼此懂得尊重、理解,進而連結。只要透過表情、肢體動作、語詞的些許變化,就能幫助我們好好守護自己的領域,並擁有不壓抑,不孤立的人際關係。\n 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19\/4\/wiuqrd8horwfu93s2znimy2ss4ypmx.jpeg?auto=compress&q=80&w=500\n責任編輯:翁世航\n 核稿編輯:丁肇九\n\n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9\/3\/6h45ls2047elkcvydwjmxnz15l3unb.png\n" {"id":"9118471","url":"http:\/\/www.bcc.com.tw\/newsView.3304695","normalized_id":"www.bcc.com.tw\/news\/3304695","normalized_crc32":"2187028554","source":"10","created_at":"1556374078","last_fetch_at":"1556459035","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台中旌旗教會職場博覽會登場 五百職缺湧入上千人潮" "台中旌旗教會2019職場博覽會,週末(27號)熱鬧登場,現場釋出五百職缺,吸引上千人潮,其中,有跨國企業開出百萬年薪,同步舉行產業說明會,求職民眾擠爆會場。\r\n旌旗教會主任牧師蕭祥修表示,教會今年舉辦的職場博覽會,不只幫人找工作,更為有意轉職者,開拓更寬廣的職涯眼界,活動三大主軸,包括徵才博覽會、產業說明會和企業名人講座與工作坊等,透過職博會找工作,更能看到自己未來更寬廣的可能性。活動發起人外商公司資深副總經理莊懷德表示,今年徵才廠商近40家,比去年增加2成,釋出五百職缺,產業類別多元廣泛,人潮也比往年多。參與活動的張先生表示,目前雖然有穩定工作,但因為自己還年輕,對於未來十幾年的職場產業變動覺得有需要儘早關注,知道教會有活動,特地來聽聽不同行業、產業的說明會,希望更了解大環境脈動。另外一位將畢業的林姓大學生指出,擔心畢業就失業,對未來很茫然,但到場聆聽各產業別的說明會,還有職場前輩們不藏私分享職場秘訣的講座,讓他對未來的求職路,更有想法,收穫豐富。" {"id":"9118472","url":"http:\/\/www.bcc.com.tw\/newsView.3304691","normalized_id":"www.bcc.com.tw\/news\/3304691","normalized_crc32":"2234952787","source":"10","created_at":"1556374078","last_fetch_at":"1556459036","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年輕人多重職業斜槓族正熱門 小資品牌夾縫中求生存" "愈來愈多年輕人不再滿足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勇於追求屬於自己多重職能的斜槓人生。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青年職涯發展中心暨TCN創客基地台中據點,順應潮流,今天(27號)舉辦小資品牌的夾縫求生術沙龍對談,吸引50多位正朝著斜槓之路邁進的青年朋友參加。\r\n知名品牌慢熱工作室插畫設計師黃湘,與商場設計人勤品誠品綠園道設計襄理楊少鈞,應邀和一群尋求創新突破的青年斜槓族交流。黃湘分享個人品牌草創階段,如何面對一段段起承轉合與調整,從風格定調到接案挑戰的細節。而楊少鈞轉移到百貨品牌業,更深入於設計及行銷企劃、策展等多方位職涯,而後兩人決定以靈活合作狀態,共同經營品牌,並以過去經驗,分享自創品牌的定位、設計、行銷企劃面的要點,及除了面對工作外,生活面的注重,及提升對於個人品牌經營的重要性。勞動部中彰投分署代理分署長林淑媛表示,青職中心暨TCN創客基地推出的創客主題講座,讓參與者除了創作之外,更能瞭解商品化前、中、後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及知識,先進們豐富的經驗談,大幅提升青年朋友創業的活力。" {"id":"9118473","url":"http:\/\/www.bcc.com.tw\/newsView.3304690","normalized_id":"www.bcc.com.tw\/news\/3304690","normalized_crc32":"4063337669","source":"10","created_at":"1556374078","last_fetch_at":"1556459037","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曉明女中學生社團舉辦TED講座 斜槓青年分享追夢人生" "由台中市私立曉明女中國際事務研究社學生發起的TED講座,今天(27號)邀請9位演講者,包括最夯的人工智慧、勇於追夢的屏東女孩、電影平面設計、五彩繽紛的斜槓青年等代表人物,跟年輕人分享對談,充滿知性與感性,精彩絕倫。\r\n曉明女中表示,TED 是Technology Design Entertainment 的縮寫,TED大會是個提供各領域傑出人士分享好點子的舞台,透過TED大會ideas worth spreading 的精神,將好的想法傳到全世界。每一場TED以18分鐘為單位,18分鐘當中,講者將他的熱情和理念濃縮成精華,傳達給台下甚至是世界的觀眾。這次演講是由曉明女中國際事務研究社主動發起,向TED官方提出申請,經過多次審查和溝通後,才獲得官方核可的寶貴主辦權,對策展人和社團同學,是極大肯定。從向官方申請、邀請講者、場地佈置、及各項活動的設備與細節,募款、售票到活動宣傳,學生一手包辦。9位演講者各自精彩,比如台灣旅遊作家唐宏安強調,要把核心熱愛的事情,做到賺錢的程度,才能成就斜槓人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主任黃宗祺,談「新世代科技的創新與挑戰、老王樂隊主唱張立長用音樂說故事、氣球藝術師施又仁分享用氣球點綴城市的快樂,音樂治療師賴冠樺則告訴聽眾音樂可以怎麼療。台下青年學生們,聽完他們突破限制與困境的故事後,都展現全新視野,蓄積勇敢追夢的勇氣。" {"id":"9118474","url":"http:\/\/www.bcc.com.tw\/newsView.3304689","normalized_id":"www.bcc.com.tw\/news\/3304689","normalized_crc32":"2465600800","source":"10","created_at":"1556374078","last_fetch_at":"1556459038","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媽咪我愛妳 唐氏症親子野餐日笑淚交織" "為舒緩唐氏症家長照養壓力,增進家長交流機會,唐氏症基金會週末下午(27號),在台中市新都生態公園,舉辦108年度中區唐氏症家庭母親節活動,邀請唐寶寶和大眾及一般孩童,有融合及接觸的機會。唐寶寶替母親按摩,不時依偎撒嬌,說著:媽媽,我愛妳,現場笑淚交織。\r\n唐寶寶是參與者,也是表演者,上台表演陶笛、舞蹈,和民眾在草地上一邊野餐,一邊欣賞悠揚樂聲、動感舞姿,每每表演告一段落,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唐寶寶和參加活動的孩子,打成一片,互相嬉戲,玩得不亦樂乎。主辦單位也安排唐寶寶替母親按摩,不時撒嬌說著:媽媽我愛妳。在場母親無不感動、眼眶泛紅。闖關活動,還有愛的抱抱,讓唐寶寶親子間得擁抱,尤其抽到公主抱的參與者,笑聲頻頻。活動時,唐氏症孩童家長互相分享遇到的問題及如何因應,氣氛熱絡溫馨。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基金會所承辦公共托嬰中心,依法絕不拒收發展遲緩、身心障礙幼童,希望作為家長後盾。林正俠指出,受大環境影響,募款大不易,亟待社會各界伸出援手,支持唐寶寶。" {"id":"9118475","url":"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781008","normalized_id":"udn.com\/news\/6811\/3781008","normalized_crc32":"3551253294","source":"8","created_at":"1556374578","last_fetch_at":"1556459604","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辦理登機軟體故障 印度航空數千乘客困各地機場" "2019-04-27 21:56中央社 新德里27日綜合外電報導\n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4\/27\/98\/6230811.jpg&x=0&y=0&sw=0&sh=0&exp=3600\n印度<\/a>官員表示,由於印度航空公司(Air India)辦理登機的電腦軟體故障,數千名要搭乘印航班機的乘客今天無法登機而滯留全球各地機場<\/a>。\n法新社報導,印度航空的登機軟體因為出現故障,導致超過80個國內與國際航班延誤6小時。\n印航發言人巴納加(Praveen Bhatnagar)表示:「在一次例行軟體升級後,我們的登機軟體出現故障,問題在6小時後解決。」\n巴納加表示,多數延誤班機都是國內航班,他們「竭盡所能疏運受影響的旅客」。\n他還說,已經沒有取消班機的狀況,印航估計在傍晚前恢復正常營運。\n國營又虧損連連的印度航空每天在全球有超過450航班,絕大部分是國內線。\n數百名憤怒的乘客紛紛在社群媒體<\/a>發文抱怨,他們還上傳乘客在櫃檯前大排長龍等候登機的照片和影片。\n" {"id":"9118476","url":"https:\/\/udn.com\/news\/story\/6812\/3781016","normalized_id":"udn.com\/news\/6812\/3781016","normalized_crc32":"344322989","source":"8","created_at":"1556374578","last_fetch_at":"1556459606","last_changed_at":"1556437447","error_count":"0"} "斯里蘭卡恐攻「封網爭議」:以安全為名的社群網路封鎖?" "2019-04-27 21:56聯合新聞網 轉角國際\n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4\/27\/99\/6230810.jpeg&x=0&y=0&sw=0&sh=0&exp=3600\n" {"id":"9118477","url":"https:\/\/udn.com\/news\/story\/12988\/3781018","normalized_id":"udn.com\/news\/12988\/3781018","normalized_crc32":"1968568062","source":"8","created_at":"1556374581","last_fetch_at":"1556459606","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韓國瑜澄清並未鬥馬 林濁水酸:拗功真是總統級" "2019-04-27 21:56聯合報 記者黃國樑<\/a>╱即時報導\n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4\/20\/1\/6200909.jpg&x=0&y=0&sw=0&sh=0&exp=3600\n高雄市長韓國瑜<\/a>要參加馬辦的「重振台灣競爭力研討會」,民進黨<\/a>前立委林濁水<\/a>說,韓國瑜要參加馬辦的討論會了,被問到:「是不是馬王破?」韓國瑜答稱:「我是說這二十多年來,台灣經濟真的不行嗎!但是好事之徒就是故意喜歡把我跟馬兩個勾起來鬥,沒有的!我是說三個總統」!\n他在臉書上批說,這太厲害了,拗功真的是總統級。他說,原來20年來,三個總統中不包括馬。20年來除陳、蔡之外,原來還有一個沒有人知道他姓什麼的,但是肯定不姓馬的當過台灣的總統。\n" {"id":"9118478","url":"https:\/\/udn.com\/news\/story\/7327\/3781017","normalized_id":"udn.com\/news\/7327\/3781017","normalized_crc32":"2057762396","source":"8","created_at":"1556374584","last_fetch_at":"1556459609","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獨/大甲媽祖作客金門貢糖店1年 吸引兩岸信眾參拜" "2019-04-27 21:56聯合報 記者蔡家蓁<\/a>╱即時報導\n大甲媽祖<\/a>在金門<\/a>?大甲鎮瀾宮<\/a>媽祖的分靈金身去年5月跨海到金門,駐駕在百年老店「陳金福號特產店」,但在完成「媽祖紀念酒」加持的任務後,廟方請示媽祖是否要繼續「作客」,得到聖筊,如今媽祖金身還在貢糖店,今天是媽祖生日,不少信眾前往拜拜,也覺得很神奇。\n陳金福號特產店董事長陳金福說,他與媽祖很有緣分,最早是2008年小三通開始,當時兩岸媽祖進行交流,大甲媽祖從台中出發過境金門就駐駕在他的貢糖店;2010年媽祖金身小三通到大陸,同樣在店裡駐駕;去年5月,金酒公司與鎮瀾宮合作推出「稜轎腳」58 度媽祖慶生聯名酒,並請媽祖到金酒公司親自為酒品加持,媽祖依然選擇進駐陳金福號特產店。\n陳金福說,他記得,當時由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等人親自護駕,原本當日天候不佳,還起霧,沒想到媽祖的班機要起飛前,機場開場,一落地奉座到店裡後,就開始下大雨還打雷,且這場雨還解決了金門當時的乾旱,讓大家嘖嘖稱奇。\n陳金福表示,媽祖進駐將近1年,感覺他的運氣變好、公司生意也不錯,全家都平平安安;且他的2個兒子在今年也各添了一名千金,讓他雙喜臨門,他直說是媽祖庇佑。\n貢糖店裡竟然有大甲媽祖?不少到店裡採購的兩岸遊客,看到大甲媽祖,都虔誠參拜,還有陸客因為跟媽祖許願,專程回來還願,讓媽祖金身身上的金牌越來越多。今日是「媽祖生」金門不少信眾都到店裡拜拜祈福,一整天下來,有數百人到場拜拜祈福,香火鼎盛的情景,讓觀光客印象深刻。\n陳金福說,因為「大甲媽」實在太喜歡金門,目前擲筊得到的答案,都是她想在金門「作客」,他與廟方人員討論,打算在金門成立台中大甲媽祖金門分靈會,讓大甲媽祖可以在金門落腳常駐,庇佑鄉親。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4\/27\/realtime\/6230812.jpg&x=0&y=0&sw=0&sh=0&exp=3600\n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4\/27\/realtime\/6230813.jpg&x=0&y=0&sw=0&sh=0&exp=3600\n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4\/27\/realtime\/6230814.jpg&x=0&y=0&sw=0&sh=0&exp=3600\n" {"id":"9118479","url":"http:\/\/www.ettoday.net\/news\/20190427\/1432101.htm","normalized_id":"www.ettoday.net\/news\/1432101","normalized_crc32":"558036094","source":"4","created_at":"1556374644","last_fetch_at":"1556459397","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新婚1年偷吃小鮮肉!輕熟女床上被抓包要離婚:老公一直唸" "\/\/cdn2.ettoday.net\/images\/2662\/d2662295.jpg\n\r\n▲彭女偷吃小鮮肉被丈夫抓包。(示意圖/視覺中國CFP)\n\r\n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n\r\n新北市一名彭姓女子結婚不到1年,便因偷吃徐姓小鮮肉被莊姓丈夫抓包後,主動向法院訴請離婚。對此,新北地院認為,彭女先破壞雙方的婚姻關係,屬於責任較重的一方,不得向丈夫請求離婚,日前依法駁回,全案可上訴。\n\r\n據《聯合報》報導,29歲的彭女2016年5月和莊姓男子結婚後,又在2017年3月被對方抓包跟17歲的徐姓少年偷吃。莊男抓姦時氣到不行,當場提告彭女、徐男妨害婚姻。\n\r\n刑事部分,新北地院依通姦罪判彭女3個月有期徒刑,可易科罰金9萬元。民事部分,莊男向彭女、徐男各求償20萬元及10萬元的侵權賠償。\n\r\n\/\/cdn2.ettoday.net\/images\/3047\/d3047063.jpg\n\r\n▲彭女無法接受丈夫事後一直唸,決定要離婚。(示意圖/翻攝pakutaso)\n\r\n事後,彭女跟莊男分居長達一年,但期間莊男不斷傳訊息給彭女,要求返還訴訟的費用、結婚聘金、禮金共計22萬1370元,還要額外支付精神撫慰金50萬元。彭女無法忍受丈夫用「逃婚」、「騙婚」等字眼刺激、逼迫,2019年初向新北地院訴請離婚。\n\r\n新北地院審理後,表示此案是彭女偷吃在先,破壞了夫妻二人的感情,屬於任較重的一方,故不得向責任歸屬較輕的莊男請求離婚;因此駁回彭女離婚的訴求,全案可上訴。\n" {"id":"9118480","url":"http:\/\/www.ettoday.net\/news\/20190427\/1431916.htm","normalized_id":"www.ettoday.net\/news\/1431916","normalized_crc32":"3130765002","source":"4","created_at":"1556374644","last_fetch_at":"1556459397","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李千那口對口人工呼吸影后 失眠一個月獻處女秀" "記者林奕如/台北報導\n\r\n李千那在民視金鐘戲《老鼠捧茶請人客》印象深刻一場戲,要對陸弈靜做CPR,她表示從拿到劇本就緊繃一個月,因為自己從來沒有做過口對口人工呼吸,除了技術層面,還要抓對情緒,她強調因為對象是媽媽,要想想如果自己媽媽倒地,當下會做甚麼反應,為了這一場戲還失眠了一個月。\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5\/d4055975.jpg\n\r\n▲陸弈靜角色要挑戰靈魂出竅。(圖/民視提供)\n\r\n \r\n 請繼續往下閱讀...\n\r\n \r\n \r\n影后陸弈靜飾演靈魂出竅的阿嬤,當時拍攝橋段,發現自己靈魂飄起來,想回到身體的時候,連連在地上翻、滾、跳數十次,回家之後才發現可能年紀真的大了,覺得全身痠痛。當天劇組安排一位跟她相似的替身,她說第一眼看到替身著時嚇了一跳,很難想像世界上有個人跟自己那麼相像,連李千那也抱怨碰到時打招呼竟然沒有得到回應,到梳化間才發現剛剛是替身,讓她直呼超糗的。\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5\/d4055976.jpg\n\r\n▲李千那大哭飆演技。(圖/民視提供)\n\r\n還有一場戲,李千那崩潰要情緒連貫,陸弈靜開拍前特地以媽媽的身份去抱李千那說「你是我最棒的乖媳婦」,讓李千那淚崩不已,就連工作人員都流下眼淚,前輩帶戲令人感動。28日晚間10點播出精采最終回,製作人葉天倫呼籲一定要拿面紙跟家人觀看,最後一刻有彩蛋。\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5\/d4055972.jpg\n\r\n▲李千那失眠一個月獻CPR處女秀。(圖/民視提供)\n\r\n上演婆媳大戰,陸弈靜飾演逗趣阿嬤,跟職場女強人媳婦的李千那諜對諜,讓觀眾看得心有戚戚焉,網路上佳評如潮,網友說「看到這部戲想到自己的阿嬤」、「職業婦女回家真的會遷怒」、「男生好像都這樣當夾心餅乾」。\n" {"id":"9118481","url":"http:\/\/www.ettoday.net\/news\/20190427\/1432180.htm","normalized_id":"www.ettoday.net\/news\/1432180","normalized_crc32":"2661043936","source":"4","created_at":"1556374644","last_fetch_at":"1556459397","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孫儷也要GO! 新劇翻拍《房仲女王》男主角是他" "記者陳芊秀/綜合報導\n\r\n大陸女星孫儷繼《後宮甄嬛傳》、《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後,27日又宣布開拍新劇《賣房子的女人》,而且改編自日劇《房仲女王》。日版由北川景子婚後第一部主演電視劇,招牌台詞「GO」掀起全日本模仿熱潮,2016年播出時獲得高收視,2019年推出續集《房仲女王的逆襲》,據悉,陸版劇情會有大幅度改編。\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6\/d4056161.jpg\n\r\n▲孫儷新戲翻拍日劇《房仲女王》。(圖/翻攝自《賣房子的人》微博、《房仲女王》推特)\n\r\n \r\n 請繼續往下閱讀...\n\r\n \r\n \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6\/d4056158.jpg\n\r\n▲北川景子在《房仲女王》招牌台詞「GO!」掀起全民模仿(圖/翻攝自日網)\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6\/d4056159.jpg\n\r\n▲《房仲女王》大受歡迎,2019年再推續集《房仲女王的逆襲》。(圖/翻攝自《房仲女王》推特)\n\r\n孫儷曬出新戲開鏡儀式的照片,「新戲,賣房子的人,今天開機,大吉大利。」她扮演某房地產仲介公司的大區經理「房似錦」,被派去挽救一家業績不斷下滑的分店,男主角是羅晉,而且對劇本做足功課,除了和編劇溝通細節,也實際觀察陸版參考原型人物的生活。\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6\/d4056156.jpg\n\r\n▲孫儷短髮參加《賣房子的人》開鏡儀式。(圖/翻攝自《賣房子的人》)\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6\/d4056154.jpg\n\r\n▲《賣房子的人》男主角是羅晉。(圖/翻攝自《賣房子的人》)\n\r\n陸版強調是賣下版權的原創劇,編劇六六(本名:張辛)是小說家出身,代表作《蝸居》10年前播出時轟動一時。她採訪北京、上海、安徽、武漢等地的房仲人員,強調比日版更多故事性,希望描寫小人物融入大城市的過程。該劇預計2020年播出。\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6\/d4056155.jpg\n\r\n▲《賣房子的人》強調是買下版權的原創劇,故事會大幅度變動。(圖/翻攝自《賣房子的人》微博)\n\r\n孫儷因《後宮甄嬛傳》爆紅,《羋月傳》再度詮釋後宮爭鬥,2017年再憑《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維持高人氣,被粉絲暱稱「娘娘」。她2018年只拍一部和老公鄧超合作的電影《影》,已經2年沒有電視劇,這次宣布開拍新劇,讓粉絲興奮說「終於營業了」、「距離上一部戲殺青已經過了660天了」、「催戲大隊可以歇一歇了!」\n" {"id":"9118482","url":"http:\/\/www.ettoday.net\/news\/20190427\/1432189.htm","normalized_id":"www.ettoday.net\/news\/1432189","normalized_crc32":"3879794244","source":"4","created_at":"1556374644","last_fetch_at":"1556459397","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謝國城青少棒/高雄市13安退台東縣 敗部復活進四強" "\/\/cdn2.ettoday.net\/images\/4056\/d4056207.jpg\n\r\n▲高雄市全場敲出13安,以10:4擊敗台東縣。(圖/中華棒協提供)\n\r\n體育中心/綜合報導\n\r\n謝國城盃全國青少棒錦標賽最終四強出爐,台中市以12:2在六局提前擊倒新竹市,高雄市則靠著團隊13支安打,以10:4擊敗台東縣,兩隊明天將分別對上桃園市與新北市,四隊一同爭取冠軍賽門票。\n\r\n台中市首局靠著對手暴投先馳得點,二局下再靠著三支安打,其中兩支長打串連,攻下三分,不過攻勢隨後遭封鎖,直到五局下靠著李以諾的二壘安打點燃攻勢,單局再攻下三分,六局下前三棒串連,戴昱峰、全科諺、高昱希的安打都帶有打點,單局攻下五分,達到提前結束分差。\n\r\n \r\n 請繼續往下閱讀...\n\r\n \r\n \r\n總教練藍文權展表示,剛開賽球員有點放不開,打起來比較綁手綁腳,不過後面適應狀況,緊張感變少,打線才有發揮,而投手與守備則如原本預測,「主要是投手有壓制對方打線,才等到後段的分數進來。」明天將對上對上尋求四連霸的桃園市,藍文權表示,對方是傳統強權,有一定實力,不過球是圓的,輸贏還很難說,讓球員盡情享受比賽,這也是學習的一部分。\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6\/d4056204.jpg\n\r\n▲謝國城青少棒,台中市先發投手高昱希。(圖/中華棒協提供)\n\r\n高雄市對台東縣首局就在兩出局、一三壘有人時啟用雙盜壘,成功搶得一分,台東縣雖然在三局上攻下三分,將比數追平,不過高雄市在三局下攻下兩分超前,保持領先到最後,總教練倪國展表示,今天戰術執行得不錯,得點圈也都有打回來,沒有留下太多殘壘。\n\r\n高雄市前一場雖然在爭取勝部落敗,但也因此獲得一天休息,投手較有調度空間,先發投手高恆恩投2.1局失三分,接手的林盛恩投1局失一分非自責分,拿下勝投,張恩睿投完最後3.2局,無失分,倪國展表示,高恆恩今天球速沒出來,控球也有些狀況,不過後面上來的投手有成功凍結分數。成功拿下B組敗部第一,明天將與新北市對決,倪國展說:「就是順順的打,毫無保留,因為接下來一場都不能輸,目標就是第一。」\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6\/d4056203.jpg\n\r\n▲謝國城青少棒,台東縣先發投手莊王泓斌。(圖/中華棒協提供)\n" {"id":"9118483","url":"http:\/\/www.ettoday.net\/news\/20190427\/1432187.htm","normalized_id":"www.ettoday.net\/news\/1432187","normalized_crc32":"16309059","source":"4","created_at":"1556374644","last_fetch_at":"1556459398","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SBL/整季都在背水一戰 麥班達:不爽情緒用來拚防守" "\/\/cdn2.ettoday.net\/images\/4056\/d4056145.jpg\n\r\n▲璞園輸掉關鍵第5戰,明日必須全力搶勝避免遭到淘汰。(圖/籃協提供)\n\r\n記者杜奕君/新北報導\n\r\n璞園27日輸掉準決賽關鍵第5戰,確定系列陷入2勝3敗落後局面,28日G6只要輸球就將遭到淘汰。璞園總教練麥班達賽後表示,「這整季球隊都像在背水一戰,明天這狀況我們很熟悉,我相信全隊每個人都超不爽,但有情緒就代表在乎,我希望明天全隊專注在防守上,我們就能改變這個不利狀況。」\n\r\n此戰只要贏球就能搶下關鍵「聽牌」勝利,但璞園全場卻一路陷入落後苦戰,老將簡浩比賽尾聲退場後也出現情緒性怒吼,顯然對於此戰團隊表現相當不滿。\n\r\n \r\n 請繼續往下閱讀...\n\r\n \r\n \r\n璞園總教練麥班達賽後直言,「今天全隊沒有一個人願意防守,明天我們如果要有所回應,就是得拚防守。」\n\r\n麥班達也強調,「這一整個賽季,璞園的狀況都像面臨背水一戰,整季都有輸不得的壓力,我相信明日第6戰的狀況全隊都很熟悉,我覺得球員輸球有情緒是好事,我相信全隊現在都超不爽,但我們要把這情緒用在正確方向,明天專注在防守上,我們就能改變這現況。」\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46\/d4046048.jpg\n\r\n▲麥班達強調璞園背水一戰必須力拚防守。(圖/籃協提供)\n" {"id":"9118484","url":"http:\/\/www.ettoday.net\/news\/20190427\/1431811.htm","normalized_id":"www.ettoday.net\/news\/1431811","normalized_crc32":"624775518","source":"4","created_at":"1556374644","last_fetch_at":"1556459398","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被抓住了!日本羊毛氈達人手作「捏後頸動物」可愛到尖叫" "編輯/Ann 圖/翻攝自IG@yucococafe\n\r\n現代高壓環境中,療癒小物成為最夯單品。近期日本就有一位擅長羊毛氈製作的達人爆紅,將我們喜愛的小刺猬、柴犬、海豹等可愛動物仿真。還做出捏著後頸、趴睡的逗趣模樣,吸引上萬人追蹤,真的好想買回家!\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4\/4054658.jpg\n\r\n日本羊毛氈達人Yuko Sakuda,擅長將各種動物 100%還原成羊毛氈材質,就算沒有養寵物的人,也會被這樣的作品深深打動。Yuko Sakuda最常製作刺猬小物,不僅連圓滾滾的眼睛和尖尖的鼻子都完美還原,還有背後的刺,實在讓人分不清是真是假,可愛到不行。\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4\/4054662.jpg\n\r\n近日爆紅的作品則是捏後頸系列,用手指將貓咪、刺猬、柴犬等動物一把抓起,原本巨大的動物一下子變小,一臉無辜被捏著的模樣,療癒指數破表,更可以配上吊繩掛在包包上,成為日本粉絲們的最愛,在IG上一下累積六萬人朝聖。\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4\/4054659.jpg\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4\/4054660.jpg\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4\/4054661.jpg\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4\/4054654.jpg\n\r\n另外連趴睡系列也是超推,不光是造型可愛,也相當實用,可以用來放置迴紋針、膠帶等文具,放在辦公桌上,心情馬上好起來呢!喜歡Yuko Sakuda作品的粉絲們,還有許多周邊產品能挑選,不妨前往minne 官網<\/a>好好失心瘋一波。\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4\/4054655.jpg\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4\/4054656.jpg\n\r\n\/\/cdn2.ettoday.net\/images\/4054\/4054657.jpg\n\r\n►►看更多時尚資訊分享,快來下載星光雲App<\/a>\n" {"id":"9118485","url":"https:\/\/news.ftv.com.tw\/news\/detail\/2019427U06M1","normalized_id":"news.ftv.com.tw\/2019427U06M1","normalized_crc32":"1608463338","source":"14","created_at":"1556374648","last_fetch_at":"1556459612","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黃金鑽石婚!88對銀髮佳偶穿白紗再走紅毯" "

Open將和小桃人見放閃,大玩親親,為這場黃金鑽石婚活動揭開甜蜜蜜的序幕,阿公穿起西裝,阿媽換上白紗在眾人的祝福之下,再次走上紅毯,內心充滿著無限的歡喜與感動。<\/p>

<\/figure>

李春風阿公高齡93歲,是這場活動中年紀最大的長輩,和妻子結婚長達72年,也是全場結婚最久的銀髮佳偶,為了一圓阿媽們年輕時無法穿白紗出嫁的遺憾,企業慈善基金會特別舉辦了這次集團結婚,邀請88對結婚超過58年以上的鑽石婚夫妻共同參與。<\/p>

慈善事業基金會總幹事凃忠正說:「將正面的力量傳達出去,讓我們台灣的社會能夠重視這樣的問題,同時更重視老人照護的問題。」<\/p>

主辦單位還把攝影棚搬到現場,讓阿公阿嬤們拍美美的婚紗照和全家福照,問起維持婚姻的祕訣,這家人有妙答居然是吵架就好了。<\/p>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情牽快一甲子的婚姻,子孫同樂,更加幸福圓滿。<\/p>

<\/figure>

(民視新聞/謝耀德 台南市報導)<\/p>

延伸閱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