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8053589","url":"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806140405-1.aspx","normalized_id":"www.cna.com.tw\/aAll\/201806140405-1","normalized_crc32":"2749713811","source":"3","created_at":"1528991119","last_fetch_at":"1529075269","last_changed_at":"1529045986","error_count":"0"} "美官員:美韓聯合軍演無限期暫停" "發稿時間:2018\/06\/14 23:29\n最新更新:2018\/06\/14 23:36\n(中央社華盛頓1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一名高層官員今天告訴記者,美國與南韓的大型軍事演習已「無限期暫停」。\n\n川普總統12日表示,美國將中止與安全盟邦南韓之間的演習;但並未說明,何時開始凍結這些「挑釁」演習。\n\n上述官員說:「朝鮮半島的重大軍事演習已無限期暫停。」\n\n美韓雙方軍隊通常自8月展開的「乙支自由衛士」演習(Ulchi Freedom Guardian)為期2週,為電腦兵棋推演。1070614\n\nhttp:\/\/imgcdn.cna.com.tw\/www\/images\/ad\/20180614_750x250.png<\/a>\n" {"id":"8053590","url":"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806140404-1.aspx","normalized_id":"www.cna.com.tw\/aAll\/201806140404-1","normalized_crc32":"2720475044","source":"3","created_at":"1528991119","last_fetch_at":"1529075269","last_changed_at":"1529045986","error_count":"0"} "研究:透過臉書讀新聞減少 WhatsApp成長" "發稿時間:2018\/06\/14 23:27\n最新更新:2018\/06\/14 23:27\n(中央社倫敦14日綜合外電報導)今天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世人閱讀新聞已逐漸從臉書(Facebook)等社群媒體轉移到WhatsApp等通訊應用程式。研究並發現,全球民眾高度關注網路上的假新聞。\n\n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針對全球5大洲37國所做研究發現,和去年相比,美國人使用社群媒體閱讀新聞,減少6個百分點。\n\n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紐曼(Nic Newman)表示:「降低原因幾乎皆因臉書發現、張貼和分享新聞減少所致。」\n\n今年初,臉書被揭發大量個資遭到濫用,引爆臉書史上最為嚴重的公關災難。\n\n這起醜聞令全球許多使用者選擇離開臉書,並且選擇花費更多時間在其他應用程式上,例如WhatsApp和Instagram,兩者也是臉書所擁有。\n\n「2018年數位新聞報告」發現,世人使用WhatsApp吸收新聞日益增加,占馬來西亞(54%)和巴西(48%)樣本大約一半,占西班牙(36%)和土耳其(30%)大約1\/3。\n\n這份報告根據總部設在英國的全球線上民調業者「輿觀」(YouGov),對超過7萬4000名網路新聞消費者所做調查,發現社交應用軟體Instagram也在亞洲與南美洲走紅,Snapchat則在歐洲和美國有所斬獲。\n\n報告也顯示,對於新聞的信賴平均水準依然相對穩定,達到44%,較去年的43%略為增加。然而,只有23%的人表示,他們相信社群媒體上看到的新聞。(譯者:嚴思祺\/核稿:何宏儒)1070614\n\nhttp:\/\/imgcdn.cna.com.tw\/www\/images\/ad\/20180614_750x250.png<\/a>\n" {"id":"8053591","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594-260410","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594\/260410","normalized_crc32":"2739348326","source":"2","created_at":"1528991141","last_fetch_at":"1529076559","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傑出建築師獎得主張景堯推廣「放空哲學」"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文化與創意學院院長-林恒正育未來新秀 設計流行商業 設計流行商業 缺一不可\r\n \r\n \r\n \r\n 內政部身分證設計活動 得獎作品揭曉\r\n \r\n \r\n \r\n 建築師造美學書店 陸出版業趨勢\r\n \r\n \r\n \r\n Martine Rose倫敦封街秀\r\n \r\n \r\n \r\n 新版身分證設計獎得主來自HTC 王雪紅開心表揚" {"id":"8053592","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3378-260409","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3378\/260409","normalized_crc32":"2026373530","source":"2","created_at":"1528991141","last_fetch_at":"1529076560","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陸外交部重申:若美真對中加徵關稅 過去談判成果都不作數" "史上最嚴苛 陸推531新政 太陽能業寒心\r\n \r\n \r\n \r\n 年輕網購族 成大陸時尚消費主力\r\n \r\n \r\n \r\n 川普嗆杜魯道不老實、軟弱\r\n \r\n \r\n \r\n 馬國總理籲重談TPP\r\n \r\n \r\n \r\n 觀念平台-台灣經濟的第六缺?" {"id":"8053593","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3725-260409","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3725\/260409","normalized_crc32":"2696016254","source":"2","created_at":"1528991141","last_fetch_at":"1529076561","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陸委會:兩岸交流障礙誰設 水落終會石出" "網球》納達爾障礙堆得更高 書法藝術家揮毫致敬\r\n \r\n \r\n \r\n 學習才是活化的目的\r\n \r\n \r\n \r\n 《仁義讀兩岸-北京研學隨感》從電視節目看兩岸競爭力\r\n \r\n \r\n \r\n 身心障礙者自立自強 體驗包粽子分贈社區\r\n \r\n \r\n \r\n 美國解決北韓後將介入台海?馬曉光:神邏輯" {"id":"8053594","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3825-260409","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3825\/260409","normalized_crc32":"1371187955","source":"2","created_at":"1528991141","last_fetch_at":"1529076561","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陸資接手大華科大? 陸委會:政府未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教育服務業" "送走核燃料棒 等於送子彈給大陸\r\n \r\n \r\n \r\n 台蕉崩跌是人禍\r\n \r\n \r\n \r\n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文化與創意學院院長-林恒正育未來新秀 設計流行商業 設計流行商業 缺一不可\r\n \r\n \r\n \r\n 台灣高教出問題!台大畢典 代校長郭大維:台大陷入巨大危機 \r\n \r\n \r\n \r\n 莫將美國善意當免費午餐" {"id":"8053595","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809-260408","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809\/260408","normalized_crc32":"1994371631","source":"2","created_at":"1528991141","last_fetch_at":"1529076562","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加拿大樂觀預期CETA將獲歐盟所有會員國簽署" "川金會舉行在即 川普來了!\r\n \r\n \r\n \r\n 義大利經長:新政府無意脫歐\r\n \r\n \r\n \r\n 陸學者:川金談得成 落實協定是關鍵\r\n \r\n \r\n \r\n 高市農產外交 搶攻加拿大市場\r\n \r\n \r\n \r\n 《大陸產業》中國石油和俄氣簽署合作協定" {"id":"8053596","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678-260403","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678\/260403","normalized_crc32":"1460614723","source":"2","created_at":"1528991141","last_fetch_at":"1529076563","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假世足票橫行 陸駐俄使館:務必經官方買票" "陸美貿易摩擦之際 普丁訪陸盼漁翁得利\r\n \r\n \r\n \r\n 陸美貿易摩擦之際 普丁訪陸盼漁翁得利\r\n \r\n \r\n \r\n 陸瘋狂插足世界盃 只缺球隊\r\n \r\n \r\n \r\n 世界盃+暑假 俄羅斯旅遊夯\r\n \r\n \r\n \r\n 世界盃男籃資格賽 少俠野獸號召球迷為中華隊加油" {"id":"8053597","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796-260402","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796\/260402","normalized_crc32":"310551627","source":"2","created_at":"1528991141","last_fetch_at":"1529076563","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高雄入夜外海長浪 2油輪擱淺17人待救" "陸對台開放金融、船員、導遊資格考試\r\n \r\n \r\n \r\n 港務公司攜高市府開啟棧貳庫和旗津航線\r\n \r\n \r\n \r\n 陸推進惠台 開放考導遊船員\r\n \r\n \r\n \r\n 上遠洋漁船討海3年 漁業署獎勵300萬元\r\n \r\n \r\n \r\n 新進公司董事長張俊男 1500元拚出廣告事業版圖" {"id":"8053598","url":"https:\/\/udn.com\/news\/story\/7321\/3199808","normalized_id":"udn.com\/news\/7321\/3199808","normalized_crc32":"2693140732","source":"8","created_at":"1528991685","last_fetch_at":"1529076413","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涉偽製降血脂藥冠脂妥 潘駿達疑棄保潛逃" "2018-06-14 23:40中央社 新北14日電\n涉及偽製降血脂藥物「冠脂妥<\/a>」的被告男子潘駿達交保後,並未按時向警方報到,今天也沒有到法院開庭,疑似棄保潛逃。新北地院表示,將先依法拘提,審酌有無逃亡或藏匿再通緝<\/a>。\n檢方指出,被告潘駿達涉嫌自2015年起,向住在中國的女子購買前一代降血脂藥,帶回汐止租用的民宅充當工廠,偽造「冠脂妥」批發轉賣各地藥局,獲利新台幣6900萬餘元。\n檢方去年6月起訴,檢方認為另一被告潘立武和潘駿達兩人,為獲利賺錢不顧社會大眾健康,犯後還想出境逃跑,依違反「藥事法」起訴,並各向法院具體求刑20年。\n法院今年2月裁定潘駿達以新台幣100萬元交保,新北地方法院今天針對此案開辯論終結庭,但潘駿達缺席,才發現潘駿達並沒有定期向警方報到,疑棄保潛逃,警方也沒有通知法院。\n汐止警分局今天晚上證實,潘駿達確實沒有向警方報到,被告原應該在今年2月交保後,定期每月向轄區汐止警分局社后派出所報到。但潘駿達自交保後就沒去報到,行蹤不明。\n警方說,將會查證在行政作業過程、勤區查察以及被告應該報到卻未報到的流程,涉及的疏失。\n法院今晚表示,經瞭解潘駿達確實未按時報到,今天開庭也沒到庭,將予以拘提,如無法拘提到庭,將審酌有無逃亡或藏匿再發布通緝。\n" {"id":"8053599","url":"https:\/\/udn.com\/news\/story\/7239\/3199826","normalized_id":"udn.com\/news\/7239\/3199826","normalized_crc32":"3768338847","source":"8","created_at":"1528991687","last_fetch_at":"1529076414","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駱錦明建議 國銀不動產備抵呆帳提存率降為1%" "2018-06-14 23:45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a>╱即時報導\n王道銀行(2897)14日召開股東常會,股東會<\/a>後董事長駱錦明接受訪問時指出,不動產是經濟的火車頭,可以帶動很多內需產業,因此他建議金管會<\/a>應該是時機調降國銀的不動產備抵呆帳提存率,由目前的1.5%降至1%,以利提振不動產市場。\n駱錦明表示,現在房貸<\/a>利率已有低到1.6%左右,相較不動產備抵呆帳提存率1.5%,國銀承作房貸幾乎沒有甚麼利潤空間,但是在房市已經調整下行一段時間後,考量不動產帶動經濟成長的效果,因此他已向金管會建議,可考慮調降國銀不動產備抵呆帳提存率至1%。\n" {"id":"8053600","url":"http:\/\/www.cna.com.tw\/news\/aspt\/201806140407-1.aspx","normalized_id":"www.cna.com.tw\/aAll\/201806140407-1","normalized_crc32":"2690750973","source":"3","created_at":"1528991724","last_fetch_at":"1529076000","last_changed_at":"1529046711","error_count":"0"} "世界盃足球賽揭幕 地主俄國率先破網領先沙國" "發稿時間:2018\/06\/14 23:44\n最新更新:2018\/06\/14 23:44\n(中央社莫斯科14日綜合外電報導)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今天在莫斯科揭幕,俄羅斯總統蒲亭和國際足球總會(FIFA)主席英凡提諾(Gianni Infantino)共同為比賽揭開序幕。首役俄羅斯率先破網領先沙烏地阿拉伯。\n\n第12分鐘時,俄羅斯中場加欽斯基(Iuri Gazinsky)頭槌破網,攻進本屆世界盃第一球,俄羅斯以1比0領先沙國。\n\n可容納8萬人的莫斯科「魯茲尼基」(Luzhniki)體育場,擠進爆滿的球迷,爭睹首役地主俄羅斯對決沙烏地阿拉伯之戰。\n\n稍早,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親臨魯茲尼基體育場,他在致詞時表示:「在全球最重要的競賽開始前,我恭賀你們每一個人。」\n\n揭幕前的一場15分鐘演唱表演,由英國歌手羅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和俄羅斯新生代女高音嘉里富琳娜(Aida Garifullina)擔綱,打破世界盃的傳統。\n\n世界盃展開1個月的競技,32強競逐冠軍金盃,為全球帶來4年一次的足球熱潮。(譯者:嚴思祺\/核稿:徐崇哲)1070614\n\nhttp:\/\/imgcdn.cna.com.tw\/www\/images\/ad\/20180614_750x250.png<\/a>\n" {"id":"8053601","url":"http:\/\/www.ettoday.net\/news\/20180614\/1191106.htm","normalized_id":"www.ettoday.net\/news\/1191106","normalized_crc32":"3085846305","source":"4","created_at":"1528991750","last_fetch_at":"1529076119","last_changed_at":"1528995449","error_count":"0"} "商品推薦" "\/\/cdn2.ettoday.net\/images\/3351\/d3351826.jpg\n\r\n▲高雄風大雨大,網友驚呼:颱風等級。(圖/翻攝爆料公社)\n\r\n網搜小組董美琪/綜合報導\n\r\n這場與宛如颱風來襲!中央氣象局持續發布「熱帶性低氣壓特報」,高屏受到熱帶性低氣壓及其外圍環流影響,雨勢不小,目前屏東士文村已宣布停班停課。另外,網友也po出晚間高雄風大雨大的畫面,許多網友看了直呼「這根本是颱風等級吧!」\n\r\n網友晚間在「爆料公社」貼文表示,「高雄市六合夜市14日19:15,這風雨也太扯了,根本颱風天了!在外頭的大家要小心注意安全!」\n\r\n\n\r\n \r\n根據氣象局資料,熱帶性低氣壓及其外圍環流影響,14日晚至明(15日)台東縣、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n\r\n許多網友看了驚呆「這樣確定只是豪大雨嗎」、「颱風等級應該可以放假吧!」、「真的很扯,我雨傘都快開花」、「一入夜,風突然變很強」、「南部不缺水了」、「風雨超大」、「風真的很」、「屏東也好像颱風天,下班快被吹走」。\n\r\n影片請點此►►►<\/a>\n" {"id":"8053602","url":"http:\/\/www.ettoday.net\/news\/20180614\/1191266.htm","normalized_id":"www.ettoday.net\/news\/1191266","normalized_crc32":"3824312062","source":"4","created_at":"1528991751","last_fetch_at":"1529076120","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經典愛情音樂劇《美女與野獸》中文版 上海迪士尼首演" "\/\/cdn2.ettoday.net\/images\/3351\/d3351827.jpg\n\r\n▲貝兒與野獸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讓戲迷回味無窮。(圖/上海迪士尼提供)\n\r\n記者魏有德/上海採訪報導\n\r\n音樂劇《美女與野獸》是百老匯史上演出時間最久、最為成功的戲碼之一。由導演Rob Roth率領百老匯原創團隊一手打造的全新中文版將在6月15日正式登陸上海。這也是既《獅子王》之後,第二部在上海華特迪士尼大劇院上演的中文音樂劇。上海迪士尼特別在6月14日晚間舉行中文版《美女與野獸》首演,百老匯風格的舞台設計與浪漫的主旋律,由華人演員生動的詮釋經典角色對白,讓出席首演的現場觀眾掌聲不絕於耳。\n\r\n\/\/cdn2.ettoday.net\/images\/3351\/d3351821.jpg\n\r\n▲中文版《美女與野獸》上海華特迪士尼劇院首演 。(圖/上海迪士尼提供)\n\r\n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總經理郭偉誠(Philippe Gas)表示,觀賞百老匯音樂劇與體驗任何其他娛樂演出形式的感覺截然不同,能夠在上海為觀眾呈現原汁原味的百老匯音樂劇,待遊客在到訪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時,能共同感受這部舞臺劇中文版的神奇魅力。\n\r\n\/\/cdn2.ettoday.net\/images\/3351\/d3351822.jpg\n\r\n▲音樂劇《美女與野獸》用中文表現,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觀眾欣賞。(圖/上海迪士尼提供)\n\r\n音樂劇《美女與野獸》的全新中文版,將經典雋永的浪漫愛情故事,用本地語言表現,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觀眾欣賞,才華洋溢的本土演員完美融合了經過特別改編的故事元素,創造出引人入勝的全新版本。上海華特迪士尼大劇院舉辦的首演場,燭台、時鐘的搞笑演出,讓小朋友的笑聲不斷;貝兒與野獸之間從冷漠到熟悉進而發展成愛情,故事的轉折在演員精湛的演技下,博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與高度的讚賞。\n\r\n迪士尼音樂劇《美女與野獸》取材自1991年上映的同名動畫長片。自 1994年百老匯首演起,全球觀賞人數超過3500萬人。這部音樂劇在全球被製作成多個版本。如今在37個國家和地區被翻譯成17種語言,演出場次超過28000場。\n\r\n \n" {"id":"8053489","url":"https:\/\/udn.com\/news\/story\/12051\/3199579","normalized_id":"udn.com\/news\/12051\/3199579","normalized_crc32":"1583235625","source":"8","created_at":"1528988716","last_fetch_at":"1529072619","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美國務卿龐培歐:陸重申對北韓制裁承諾" "2018-06-14 22:57中央社 北京14日綜合外電報導\n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今天在與中國官員會談後說,中國已重申承諾,遵行聯合國<\/a>對北韓<\/a>的制裁措施,直到北韓徹底實現非核化為止。\n在美國總統川普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12日舉行歷史性峰會後,中國曾表明,只要北韓履行義務,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可能會考慮放鬆制裁。\n龐培歐今天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a>會談後說:「中國已重申承諾,會遵守聯合安理會決議。」\n他說,這些決議「內含放鬆制裁的機制,而我們同意,到了適當時機,會考慮放鬆」。\n但龐培歐又說:「我們已表示得十分清楚,北韓唯有在全面以及徹底非核化之後,才能使制裁放鬆。」\n王毅則表示,非核化進程可透過比較詳細與明確的磋商來推動;並說,中國願在此進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n" {"id":"8053490","url":"https:\/\/udn.com\/news\/story\/12051\/3199524","normalized_id":"udn.com\/news\/12051\/3199524","normalized_crc32":"1570294481","source":"8","created_at":"1528988716","last_fetch_at":"1529072626","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美中外長會 川金會後致力朝鮮半島和平進程" "2018-06-14 22:56中央社 華盛頓14日專電\n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6\/14\/98\/4869392.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n美國國務卿龐培歐今天前往北京<\/a>,會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a>。龐培歐表示,這是多年來首度有機會在朝鮮半島創造和平,王毅表示,願意與美方共同推進半島核問題的政治解決。\n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a>國務委員長金正恩12日在新加坡歷史會晤後,龐培歐(Mike Pompeo)馬不停蹄前往亞洲各國說明川金會談內容,今天在訪問首爾後,龐培歐轉往北京,並會晤王毅。\n根據美國國務院公布的會談前致詞,龐培歐表示,很樂意與大家分享對川金會的見解,現在有一條向前邁進的道路,這是多年來第一次真正能在朝鮮半島創造和平。\n龐培歐說,目前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仍有風險使目標無法實現。他感謝中方所做的努力,協助峰會舉行。要達致最終成果,中國與美國未來仍有許多工作要做。\n根據新華社消息,王毅表示,川金首度會晤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會晤將朝鮮半島核問題納入對話和平解決的正確軌道,符合包括美國、北韓在內的各方共同利益,符合國際社會一致願望,有助於推進並實現朝鮮半島非核化目標,有助於對朝鮮半島與區域帶來真正和持久的和平。\n王毅表示,他願意與美方深入交換意見,共同推進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n" {"id":"8053491","url":"https:\/\/udn.com\/news\/story\/6809\/3199668","normalized_id":"udn.com\/news\/6809\/3199668","normalized_crc32":"4226491262","source":"8","created_at":"1528988716","last_fetch_at":"1529072628","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DNA檢驗辨身分 沉睡31年的法國舊案露曙光" "2018-06-14 22:55聯合報 記者莊蕙嘉<\/a>╱即時報導\n1987年8月,法國<\/a>警方在布魯瓦市的A10高速公路旁的水溝內發現一具殘缺的女童屍體,身上還有許多家暴<\/a>造成的傷痕,但警方無法查出更多線索,使此案成為懸案,她被葬於無名屍公墓。\n這名不知身分的女童被警方取名「A10的小烈士」,黑色捲髮的她年約3至5歲,死時穿著藍色格子裙,身上有熨斗燙傷痕跡,還有骨折<\/a>,顯示受到嚴重虐待。\n警方2012年重啟此案調查,並呼籲目擊者提供線索。去年一名男子因涉及暴力案件被捕,警方採集其DNA樣本,比對後發現竟與女童有親屬關係,是她的兄弟。警方循線追查到其父母,兩人身分雖未曝光,但約為60多歲。\n據信警方將於近日正式發出逮捕令,這對父母涉嫌謀殺、藏匿屍體及對未滿15歲兒童施暴等罪名。\n這個無名女童的身分也終於被查出,名叫Inass。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6\/14\/realtime\/4872514.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n" {"id":"8053492","url":"https:\/\/udn.com\/news\/story\/12051\/3199630","normalized_id":"udn.com\/news\/12051\/3199630","normalized_crc32":"1101562320","source":"8","created_at":"1528988716","last_fetch_at":"1529072629","last_changed_at":"1529005228","error_count":"0"} "蓬佩奧:北韓和平承諾不兌現風險仍存在" "2018-06-14 22:52中央社 北京14日綜合外電報導\n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今天警告,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a>領導人金正恩進行高峰會談後,破壞朝鮮半島和平努力的「風險依然存在」。\n蓬佩奧前往北京,就劃時代的川金會<\/a>向中國官員進行簡報。他向中國外長王毅<\/a>表示:「我們真的相信,經過這麼多年後,我們找到一條前進的道路,可帶來和平。」\n蓬佩奧指出:「我們無法實現(和平)的風險依然存在,但我真的相信,全世界已(在川金會上)訂下適當的條件。」\n蓬佩奧表示,他感謝北韓唯一重大盟邦中國所做的一切,促成了12日的川金會。\n為了向孤立的北韓施壓,川普一再敦促北京執行聯合國通過的制裁北韓措施。北韓經濟高度仰賴中國以求生存。\n蓬佩奧表示:「中國和美國仍有須要繼續努力之處。」\n王毅表示,川金會「把朝鮮半島核問題納入對話和平解決的正確軌道,符合美、朝在內各方的共同利益,符合國際社會的一致願望」。\n王毅還說,川金會「有助於推進並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有助於給半島和本地區帶來真正持久的和平」。\n談到中美關係,王毅表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對「合作的需要遠遠大於分歧與競爭」。\n王毅發表前述談話前,北京與華府進行長達數週的談判,但迄無突破跡象。川普將在明天決定,是否對價值數百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課徵關稅。\n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5\/10\/98\/4723661.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n" {"id":"8053493","url":"https:\/\/udn.com\/news\/story\/12051\/3199631","normalized_id":"udn.com\/news\/12051\/3199631","normalized_crc32":"917483846","source":"8","created_at":"1528988716","last_fetch_at":"1529072629","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北韓電視台播川金會畫面 稱金正恩世界領袖" "2018-06-14 22:51中央社 首爾14日綜合外電報導\n北韓領導人金正恩<\/a>和美國總統川普<\/a>12日在新加坡<\/a>舉行歷史性高峰會,北韓國營中央電視台(KCTV)今天播放峰會畫面的報導,並形容金正恩是受眾人崇敬的「卓越世界領袖」。\n法新社報導,在長達40分鐘的報導中,北韓國營中央電視台趁機大力讚揚金正恩。報導播出金正恩11日晚間在新加坡濱海花園散步的畫面,還說他在新加坡受到「高度尊重和無限熱情的」歡迎。\n報導搭配的女聲旁白說道:「街道上充滿獻上祝福的人們,他們對金正恩委員長表達全然崇敬之情。金委員長以他非凡的政治才智,成功引領全球政治發展。」\n旁白還說,金正恩「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此時畫面呈現金正恩在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陪同下在濱海灣花園(Gardensby the Bay)散布,一旁群眾爭相用手機拍攝。\n旁白又說:「這場全世界期待的世紀會面終於成真。…誰能想像這兩位領導人會見面,並向和解大大邁出第一步?」\n畫面接連播出金正恩的車隊前往聖淘沙峰會地點,和數個峰會片段。包括金正恩和川普在一排兩國國旗前首度握手、兩人入座對談、共進工作午宴和簽訂聯合聲明的畫面。\n報導還播出川普向金正恩展示他具安全防護、綽號「野獸」(Beast)的總統座車。旁白表示:「川普總統向金委員長展示他的『野獸』,並對金委員長表達敬意和無限景仰。」\n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6\/14\/realtime\/4869242.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n" {"id":"8053494","url":"https:\/\/udn.com\/news\/story\/6809\/3199561","normalized_id":"udn.com\/news\/6809\/3199561","normalized_crc32":"2154898819","source":"8","created_at":"1528988716","last_fetch_at":"1529072630","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菲泰合作破詐騙集團 逮16泰嫌3台嫌" "2018-06-14 22:45中央社 馬尼拉14日專電\n菲律賓<\/a>移民<\/a>局宣布,菲國執法人員與泰國執法合作,共同破獲了位於馬尼拉的一個可疑電信詐騙<\/a>集團及販毒組織,逮捕19名外籍嫌犯,包括3名台灣人。\n移民局今晚發布聲明稱,移民局逃犯追緝組與泰國警方合作,上午在大馬尼拉地區南郊穆丁魯伯市(Muntinlupa),突擊了這個可疑電信詐騙據點。\n聲明說,19名嫌犯分別為16名泰國人和3名台灣人,他們均為非法外僑,對菲律賓國家安全構成威脅。\n菲律賓移民局長莫連德(Jaime Morente)說,菲方接獲泰國警方的情報,稱有泰籍犯罪集團成員躲在菲律賓,他們在馬尼拉從事電信詐騙活動,從泰國民眾手中騙走數以以百萬計的泰銖。\n初步調查顯示,這個集團一開始是在柬埔寨和馬來西亞活動,後來擴大到菲律賓。\n移民局官員說,這個詐騙集團的首腦為綽號「強尼」的吳男,現年29歲,他在台灣涉及販毒而被追緝。\n另2名台籍嫌犯為綽號「喬虎」的張男和綽號「阿(方方土)」的許男,兩人都不超過32歲。\n莫連德說:「有意來菲從事不法的外國人,這是對你們的警告。我們不會容許外國人把菲律賓當作犯罪的場所。」\n根據菲律賓移民局提供的照片,多名嫌犯身上雕龍刺鳳。\n19名外籍嫌犯將在完成訊問之後,將被送到位於塔古市(Taguig)的移民局拘留所,等候遣送程序。\n至於台嫌會被遣送到哪裏,移民局官員不予回應。\n" {"id":"8053495","url":"https:\/\/udn.com\/news\/story\/12051\/3199626","normalized_id":"udn.com\/news\/12051\/3199626","normalized_crc32":"2983204260","source":"8","created_at":"1528988716","last_fetch_at":"1529072631","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美高層官員表示 美韓聯合軍演已無限期暫停" "2018-06-14 22:30聯合報 記者曹國維<\/a>╱即時報導\n法新社報導,華府的美國高階官員14日表示,美國和南韓<\/a>的聯合軍演已「無限期暫停」。\n美國總統川普<\/a>12日與北韓<\/a>領導人金正恩進行高峰會後,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暫停「昂貴」且「挑釁」的美韓聯合軍演。當時川普並未說明軍演何時開始喊停。\n未具名的華府高階官員對法新社說,美國和南韓在朝鮮半島的大型聯合軍演「已經無限期暫停」。\n原訂八月進行的美韓「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是年度美韓大型聯合軍演之一。依照目前情勢發展,這項軍演應不會舉行。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6\/14\/realtime\/4872454.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n" {"id":"8053496","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667-260410","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667\/260410","normalized_crc32":"424038487","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0","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土耳其總統揚言對穆迪「採取行動」" "土耳其第1季GDP成長7.4%\r\n \r\n \r\n \r\n Fed料升息 土耳其里拉跌勢再起\r\n \r\n \r\n \r\n F-35來了!美21日交付土耳其首架戰機\r\n \r\n \r\n \r\n 《大陸經濟》土耳其擬收緊大陸進口紡織原料措施" {"id":"8053497","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729-260410","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729\/260410","normalized_crc32":"3202512983","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1","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愛之味董事長請辭 兒子接棒" "史瑞斌出任艾美特-KY董事長\r\n \r\n \r\n \r\n 永信建設通過配息2.72元 陳俊銘續任董事長\r\n \r\n \r\n \r\n 大慶證券違反重訊申報規定 遭重罰50萬\r\n \r\n \r\n \r\n 大慶證券違反重大訊息申報規定 遭處違約金50萬\r\n \r\n \r\n \r\n 震旦集團董事長袁蕙華今日接任震旦行董事長" {"id":"8053498","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647-260410","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647\/260410","normalized_crc32":"934312145","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1","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momo下半年加碼徵才百餘人" "保險人物-鍾亦超 用心傳遞保險價值\r\n \r\n \r\n \r\n 《金融股》元大人壽推胎兒專屬保單,醫療+教育基金\r\n \r\n \r\n \r\n 超商買保險套夾帶未結帳 外勞因「害羞」判無罪\r\n \r\n \r\n \r\n 川金會登場 國安人士:美更有餘裕管理台海風險\r\n \r\n \r\n \r\n 待業男用磁鐵湖邊尋寶 驚喜吸到「裝滿寶石的保險箱」" {"id":"8053499","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720-260410","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720\/260410","normalized_crc32":"2712494972","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2","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穆斯克再次買股護盤反擊空頭" "亞光 5月營收轉旺\r\n \r\n \r\n \r\n 和大屢創奇蹟 小股東送「這8個字」感謝老董\r\n \r\n \r\n \r\n 特斯拉股價創逾3個新高\r\n \r\n \r\n \r\n 特斯拉追單 和大今年營收衝新高\r\n \r\n \r\n \r\n 《美股》裁員9%拚獲利,特斯拉漲3.21%" {"id":"8053500","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718-260408","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718\/260408","normalized_crc32":"1543896447","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2","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關稅壓力與日俱增 消費日用品類股下挫" "運用AI智能 打破市場波動\r\n \r\n \r\n \r\n 川普嗆杜魯道不老實、軟弱\r\n \r\n \r\n \r\n 安本標準360多重資產收益基金 熱募\r\n \r\n \r\n \r\n AIT新館落成 美參議員:美國永遠不棄台灣\r\n \r\n \r\n \r\n 好大本的繪本!屏東大學啟動故事移動城堡" {"id":"8053501","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430-260409","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430\/260409","normalized_crc32":"1025918425","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2","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惠台落實 上海首批台籍調解員護台商" "經驗傳承 兩岸青創論壇在滬舉行\r\n \r\n \r\n \r\n 台商創業難 二代接班守成不易\r\n \r\n \r\n \r\n 台灣高教出問題!台大畢典 代校長郭大維:台大陷入巨大危機 \r\n \r\n \r\n \r\n 東南亞炒房 台商另類新南向\r\n \r\n \r\n \r\n 酒後砍死妻 一審輕判二審重判14年 最高法院逆轉撤銷" {"id":"8053502","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499-260409","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499\/260409","normalized_crc32":"3074937964","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2","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世界盃登場 陸球迷吃喝玩樂都瘋狂" "兩岸明星行銷大戰 引領世界盃熱潮\r\n \r\n \r\n \r\n 9名球員入選世界盃 大陸中超聯賽水準提升\r\n \r\n \r\n \r\n 9中超球員參世足賽 質量創新高\r\n \r\n \r\n \r\n 維持央視壟斷 世足網路電視直播喊停\r\n \r\n \r\n \r\n 陸瘋狂插足世界盃 只缺球隊" {"id":"8053503","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514-260409","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514\/260409","normalized_crc32":"2019035291","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3","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單人團費28萬元 陸球迷世界盃圓夢" "陸美貿易摩擦之際 普丁訪陸盼漁翁得利\r\n \r\n \r\n \r\n 陸美貿易摩擦之際 普丁訪陸盼漁翁得利\r\n \r\n \r\n \r\n 9名球員入選世界盃 大陸中超聯賽水準提升\r\n \r\n \r\n \r\n 9中超球員參世足賽 質量創新高\r\n \r\n \r\n \r\n 維持央視壟斷 世足網路電視直播喊停" {"id":"8053504","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724-260404","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724\/260404","normalized_crc32":"999397598","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3","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無法判斷的內容" "無法判斷的內容" {"id":"8053505","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294-260409","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294\/260409","normalized_crc32":"559723002","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3","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亞美尼亞詐騙主嫌在陸被判 陸委會:瓦解詐騙集團 需透過司法合作" "史上最嚴苛 陸推531新政 太陽能業寒心\r\n \r\n \r\n \r\n 年輕網購族 成大陸時尚消費主力\r\n \r\n \r\n \r\n 習近平釋利多 陸提供上合銀300億元人民幣貸款\r\n \r\n \r\n \r\n 警破北台灣最大車手團 關老爺周瑜貂蟬都遭逮\r\n \r\n \r\n \r\n 家具股新兵商億 獲利亮眼" {"id":"8053506","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699-260407","normalized_id":"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4004699\/260407","normalized_crc32":"1409952086","source":"2","created_at":"1528988728","last_fetch_at":"1529073974","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身分證性別欄如何定 跨部會結論最快月底交賴揆拍板" "身分證1999連號 六福皇宮請吃飯\r\n \r\n \r\n \r\n 內政部身分證設計活動 得獎作品揭曉\r\n \r\n \r\n \r\n 內政部身分證再設計票選惹怒鄉民 批黑箱\r\n \r\n \r\n \r\n 身分證再設計爆黑箱 葉俊榮:一點不黑箱\r\n \r\n \r\n \r\n 內政部:新身分證 國旗可能綠豆大小" {"id":"8053507","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71","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71","normalized_crc32":"2334302239","source":"17","created_at":"1528988751","last_fetch_at":"1529074365","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野島剛:其實日本人不排斥被稱為「倭人」" "文:野島剛\n 我是「倭人」 日本人喜愛《三國志》。與《三國志》相關的小說和漫畫總能登上暢銷榜。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等英雄的名字幾乎被每個日本人所熟知。\n 日本人讀的《三國志》主要是誕生於中國元朝末期的《三國演義》,但很少人知道,該著作的基石其實是西晉歷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後者記錄了魏、蜀、吳三國歷史。\n 在《三國志.魏書》的第三十卷《烏桓鮮卑東夷傳》中,東夷傳的最後列有「倭人」條目,日本人稱其為《魏志倭人傳》。這篇文章並不長,僅有兩千字左右,但在日本家喻戶曉。\n\n 原因在於,《倭人傳》首次將日本當時的社會樣貌與傳說中的女王——卑彌呼的名字寫在一起。\n 在這裡,希望讀者注意一下《倭人傳》這個題目。倭人指的就是日本人。\n 我在中國媒體發表政治相關的文章時,往往會在下面看到帶有「倭寇」字樣的評論。每當此時,我都會想起《魏志倭人傳》,感覺自己穿越到三國時代。\n 倭寇指的是明代時期襲擾中國沿海的海盜,是一個用來批判日本的詞語。我也不笨,當然知道這一點。我曾在美國的大學裡讀過蔣介石留下的日記,每當他表達對日本的不滿時,都會使用「日倭」、「倭寇」等帶有「倭」字的詞語。\n\n 如今也是一樣,當中國人想貶低日本人時,就會使用「倭」字。另外,還會用「小日本」等蔑稱,但「倭」的傳統色彩最為濃重。\n 「倭」由「人」和「委」組合而成,意指個子矮的人。個子高自然比個子矮好,所以這的確是個帶有貶義的字。\n 被人用貶義詞稱呼時,大家一般都會感到不快,畢竟誰也不願意被人使用蔑稱。但對我而言,雖然「倭寇」不是好詞,但被叫做「倭」、「倭人」也不會感覺討厭。不僅是我,很多日本人有可能都對「倭人」的稱呼並不那麼排斥。\n 在日本各地,有些餐廳的名字裡就帶有「倭」字。我曾經走進東京一家名為「倭」的居酒屋,詢問了店長該名字的由來。店長的回答是,「倭」字的發音(Wa)好聽,字形也很漂亮。我當場也表示贊同。\n\n 是的,「倭」在日本並不一定是貶義詞,而是一個能讓人感受到民族歷史情懷的文字。日中兩國在對這個字的認識上存在著差異。\n 之前訪問九州福岡市美術館的經歷,讓我再次認識到這一點。\n 福岡市美術館的「鎮館之寶」是聞名全國的「漢委奴國王」金印。戰後,它在福岡市志賀島的一片農田中偶然被挖出,震驚了整個日本。\n 之所以引發這麼大的轟動,是因為中國史書《後漢書》中記載,建武中元二年(西元五十七年),光武帝向倭奴國王授印。這裡提到的「印」,應該就是在福岡市志賀島被發現的金印。\n 我以前就聽說過這枚金印,但親眼目睹還是第一次。它的尺寸比想像中的要小,反射出明亮的光芒。印上刻有蛇紋,設計十分美觀。對於這枚比當今的鑽石還要耀眼的金印,當時的日本人想必無比珍惜。\n 古時的日本諸國割據,其中的奴國向漢朝派遣了使節,並得到光武帝的授印。「漢委奴國王」這五個字,可解釋為「漢朝向倭地上的奴國國王授印」。\n 順便一提,「委」通「倭」,古時刻印的文字,有時會加以簡化。\n 我在觀察金印時想到,由於日本很長時間都沒有固有文字,僅憑日本自己的史料,是無法回顧七世紀以前的歷史的。幸好中國的史書中關於「倭人」的記載,使日本人瞭解到了自己的歷史,並且還透過金印知道了自稱為「倭」的過去。這枚刻有「倭」字的金印,也是從中國獲得地位認可的證明,因而被視為超越國寶的存在。\n 日本人是在七世紀之後才使用「日本」這一名稱的,之前都自稱為「倭國」、「倭人」。關於日本為何自稱為「倭」,古代語言學家和民俗學家提出許多不同的觀點,其中較為可信的一種是以發音來加以分析的。\n 日本人古時稱自己為「吾」(發音為Wa)。別人問「你是誰」的時候,日本人會回答:「吾」。在日語中,「吾」和「倭」的發音相同。\n 與此同時,「倭」又與「和」同音。對於日本人來說,「和」字帶有特別的含義。日本人自稱為大和民族,還存在著日本等同於「和風」的說法。因此,可以說「和」字代表了日本,其發音「Wa」也深受日本人喜愛。\n 另一種說法是,由於日本人身高較矮,所以被中國稱為「倭人」。當時日本人對於漢字並不瞭解,就把「倭」當成一個好名字來使用。\n 到了七世紀,中國文化大量傳入日本,日本人意識到「倭」字並不好,於是把「倭國」改為「日本國」,「倭人」改為「日本人」。《舊唐書.東夷傳》中記載:「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n 日本知名民俗學家佐原真在著書《魏志倭人傳的考古學》中寫道,日本棄用「倭」字之後,無論是朝鮮人稱呼十六世紀末入侵的豐臣秀吉,還是中國人稱呼十四、五世紀的日本海盜,用的都是「倭寇」一詞。直到一九三七年的日中戰爭,「倭寇」的說法仍然存在。\n 縱觀歷史,中國始終沒有捨棄以「倭」指代日本的做法。\n 反過來,在日本,「倭」是日本人稱呼自己的「吾」的詞源,後來又被發音相同的「和」字所取代,成為象徵日本這個國家的重要文字。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倭」對日本人來說,是一個富有傳統色彩的關鍵文字。\n 日本人把從中國傳來的孔子的教誨——「以和為貴」當作為人處世的第一準則。前文也已提到,「和」和「倭」在日語中發音相同,再加上日本人很珍惜「倭」的名字,因此「以和為貴」或許也能寫作「以倭為貴」吧。\n 相關書摘 ►野島剛:讓日本人最感受辱的罵人話<\/a>\n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原來,這才是日本:做決定很迅速、生活成本不高、愛上臺灣環島……野島剛的34個文化深度探索<\/a>》,時報出版\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 作者:野島剛\n 最理解台灣讀者需求的日本作家,寫出最不一樣的日本視野\n 野島剛深入連在地人都不自覺的日式思維,\n 讓你秒懂社會脈絡裡隱藏的大學問,\n 看見日本的真實模樣,就從這些事開始!\n 原來,日本人不排斥被稱為「倭人」,而且越來越多人不會寫漢字了,\n 臺灣人喜歡日本料理,但日本人更喜歡臺灣便當?\n 天皇談話竟會使日本人感到內疚?\n 日本的網路世界也有正義魔人,\n 連日本也留不住外國勞動者……\n 繼《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之後,長期來往兩岸三地的資深媒體人野島剛再度提出34個深度觀察,從日本看臺灣,從臺灣理解日本,雙重觀點,你將更懂真實的日本!\n 臺日之間的美麗與哀愁\n 臺灣人排隊吃一蘭,但其實日本人也很瘋臺灣味——珍珠奶茶、臺灣麵線都很受歡迎。而且臺灣料理CP值很高,經常可以用少少的價錢,獲得物超所值的美味,但日本的食物價格和味道則往往呈正比關係。\n 然而,對日本人來說,臺灣的道路簡直和戰場無異,臺灣汽車駕駛人的態度,和日本相比,有點傲慢了。\n 日本人原來這麼想\n 因為日本人總是曖昧不明,我們因而覺得他們時時懷著「惡意」。然而野島剛認為日本人實際上並不是深思熟慮,或是擁有長期視野,而純粹只是活在當下。日本人從不想讓事態惡化,多半抱著「差不多可以了」的態度息事寧人。\n 此外,日本人的生活中常見儒教的影響,也會把四十而不惑這樣的孔子名言掛在嘴邊,但並不表示日本人就信奉儒教,而只是接受了儒教的處世之道的部分。\n 日本現在進行式\n 現在的日本,可說是窮人的天堂,每天大約花一千日圓就能吃三餐,五萬日圓就可租到一室一廳一廚,需要日用品的話到「百圓商店」去就解決了。而且,繼「立食蕎麥麵」之後,還出現了「立食牛排」,這應該是經濟不景氣下的產物。\n 因為人口減少之故,也增加了外國勞動者輸入的名額,然而進來的勞動者卻不斷在「失蹤」。\n 所謂的日式美學\n 對於幾位知名的日本小說家為何會選擇自殺、為何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你的名字。》這樣感動人心的電影,以及,日本到處都有的美術館有什麼特別的經營之道,可以不靠特展也吸引遊客上門參觀,野島剛都有獨特而精闢的見解,為你解開日式美學的祕密。\n 「我能夠很自信地說,每一次的動筆都是為了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幸福著想,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促進日本和台灣對彼此的理解,交流越來越熱絡。」——野島剛\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責任編輯:翁世航\n 核稿編輯:潘柏翰\n" {"id":"8053508","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70","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70","normalized_crc32":"4230320265","source":"17","created_at":"1528988751","last_fetch_at":"1529074365","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野島剛:讓日本人最感受辱的罵人話" "文:野島剛\n 讓日本人最受辱的罵人話——罵人話的中日比較 外國人都熟知的一句日語是「八嘎丫路」(日語寫作「馬鹿野郎」)。\n 過去我到中國旅行時,曾在火車上給一位農民模樣的大爺讓座。這位滿面笑容的大爺衝著我來了一句:「謝謝啊,八嘎丫路。」當場我就尷尬得要死。也不知道他是因為討厭日本人才這麼說,還是他覺得「八嘎丫路」是日本人常用語,才這麼講。這對我來說至今仍是個謎。只是,「八嘎丫路」在日本一般用於上司訓斥部下,或者父母教訓孩子的時候。即使被別人這樣說也不會覺得非常受傷害。翻譯成中文是程度較輕的罵人話,類似於「傻瓜」。\n 我曾經在上海跟計程車司機吵過架,他們總是故意繞遠走彎路。對方的態度實在太惡劣,所以下車時我丟了一句「幹X娘」,結果司機飛奔出來追我。那時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幹X娘」這句罵人話跟日語中的「八嘎丫路」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正如我這次親身體驗反映出來的那樣,日本人對罵人話往往感覺比較遲鈍。\n\n 前些天我跟一個中國朋友吃飯,圍繞「為什麼日語裡罵人話比較少」這個問題討論了一番。這個朋友在日本已經生活了十年,但據說現在發脾氣時也還找不到合適的日語詞彙來充分表達內心的憤怒。\n 比如說,在日語裡罵人話除了「八嘎丫路」以外,還有「阿呆」、「気违い」、「ヘニタ人」等等。翻譯成中文就是「呆子」、「瘋子」、「變態」的意思,大概在中國人眼裡不算什麼嚴重的罵人話吧。所以我的這位朋友抱怨道:「沒法痛痛快快地大罵一場,所以日本人容易累積很大的精神壓力。」\n 確實,中文裡的罵人話非常豐富,跟日語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我學中文有二十年了,現在還會遇到搞不清楚意思的罵人話,感覺每年都有新的罵人話誕生,永無止境,記也記不了。\n 這個朋友還問我:「為什麼日語裡沒有罵人話?」我想了想回答說:「因為日本人比較文明啊。」本來是句半開玩笑的調侃,但朋友馬上說:「日本人文明?中日戰爭的時候幹出那麼殘忍的事。」我也不服輸地反駁:「我並不否認這個。但說起殘忍,中國古代的秦國,白起不是還活埋了趙國的四十萬士兵嗎?殘忍度誰能比得過中國人?」話題一發不可收拾了。日本人和中國人之間的討論交流就是這麼困難。\n\n 回到罵人話這個話題上,我覺得日文和中文之間的罵人話所表現出來的最大差異,大概在於辱罵是否針對「性」和「親屬」吧。日語裡幾乎沒有與「性」相關的罵人話。 我想起了小時候,孩子們一起唱著順口溜「你媽是個凸肚臍」,相互鬥嘴。日本人頂多罵個「凸肚臍」,中文的話就變成了「幹X娘」,所以日本和中國還真是大不相同啊。\n 另外,關於「家屬」也是同樣的。 在中文裡有很多侮辱別人家屬或祖先的罵人話,而日文裡完全沒有。大概,心裡也不會介意千百年前的祖先被別人怎麼罵吧。日本人的意識裡最多認為祖父那一輩算是自己祖先。這跟發現數千年前的家譜後喜出望外的中國人相比,家族關係簡單得太多了。\n 以前我在臺灣旁聽立法院審議時,曾經遇到女立委毆打男立委的情景。 據說因為男立委說女立委「沒家教」。女立委在電視機前聲淚俱下地控訴「說我的話怎樣都行,但絕不容忍侮辱我父母」,臺灣輿論整體上也傾向於支持這名女立委。後來事態漸漸平息,認為說她「沒家教」的男立委有錯,並沒有對使用暴力的女立委加以特別處罰。\n 比如我,即使被人講「沒家教」,或許稍微有些不愉快,但絕不會非常憤怒吧。\n\n 這樣想來,罵人話裡所蘊含的差異可以說與中日文的價值觀差異直接相關。\n 最後順便說一句, 現在日本人最討厭被別人說的一句罵人話當屬「KY」。\n 這是「讀不懂空氣」一詞的首文字縮寫。所謂讀懂空氣是日本獨特的待人接物之道,日本人重視人際關係之「和」,努力維護不去破壞。 打破現場氣氛的人會遭到周圍的厭惡,被打上「人間失格」(做人不合格)的烙印。這對日本人來說是最恥辱的事,比任何髒話都有效果。\n 所以建議各位外國朋友,如果身邊遇到奇怪的日本人而感到憤怒的話,可以對他說「你呀,真是KY」。那個日本人聽了後肯定會目瞪口呆,深感難為情轉身回去好好反省。\n 相關書摘 ►野島剛:其實日本人不排斥被稱為「倭人」<\/a>\n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原來,這才是日本:做決定很迅速、生活成本不高、愛上臺灣環島……野島剛的34個文化深度探索<\/a>》,時報出版\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 作者:野島剛\n 最理解台灣讀者需求的日本作家,寫出最不一樣的日本視野\n 野島剛深入連在地人都不自覺的日式思維,\n 讓你秒懂社會脈絡裡隱藏的大學問,\n 看見日本的真實模樣,就從這些事開始!\n 原來,日本人不排斥被稱為「倭人」,而且越來越多人不會寫漢字了,\n 臺灣人喜歡日本料理,但日本人更喜歡臺灣便當?\n 天皇談話竟會使日本人感到內疚?\n 日本的網路世界也有正義魔人,\n 連日本也留不住外國勞動者……\n 繼《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之後,長期來往兩岸三地的資深媒體人野島剛再度提出34個深度觀察,從日本看臺灣,從臺灣理解日本,雙重觀點,你將更懂真實的日本!\n 臺日之間的美麗與哀愁\n 臺灣人排隊吃一蘭,但其實日本人也很瘋臺灣味——珍珠奶茶、臺灣麵線都很受歡迎。而且臺灣料理CP值很高,經常可以用少少的價錢,獲得物超所值的美味,但日本的食物價格和味道則往往呈正比關係。\n 然而,對日本人來說,臺灣的道路簡直和戰場無異,臺灣汽車駕駛人的態度,和日本相比,有點傲慢了。\n 日本人原來這麼想\n 因為日本人總是曖昧不明,我們因而覺得他們時時懷著「惡意」。然而野島剛認為日本人實際上並不是深思熟慮,或是擁有長期視野,而純粹只是活在當下。日本人從不想讓事態惡化,多半抱著「差不多可以了」的態度息事寧人。\n 此外,日本人的生活中常見儒教的影響,也會把四十而不惑這樣的孔子名言掛在嘴邊,但並不表示日本人就信奉儒教,而只是接受了儒教的處世之道的部分。\n 日本現在進行式\n 現在的日本,可說是窮人的天堂,每天大約花一千日圓就能吃三餐,五萬日圓就可租到一室一廳一廚,需要日用品的話到「百圓商店」去就解決了。而且,繼「立食蕎麥麵」之後,還出現了「立食牛排」,這應該是經濟不景氣下的產物。\n 因為人口減少之故,也增加了外國勞動者輸入的名額,然而進來的勞動者卻不斷在「失蹤」。\n 所謂的日式美學\n 對於幾位知名的日本小說家為何會選擇自殺、為何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你的名字。》這樣感動人心的電影,以及,日本到處都有的美術館有什麼特別的經營之道,可以不靠特展也吸引遊客上門參觀,野島剛都有獨特而精闢的見解,為你解開日式美學的祕密。\n 「我能夠很自信地說,每一次的動筆都是為了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幸福著想,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促進日本和台灣對彼此的理解,交流越來越熱絡。」——野島剛\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責任編輯:翁世航\n 核稿編輯:潘柏翰\n" {"id":"8053509","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62","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62","normalized_crc32":"183675603","source":"17","created_at":"1528988751","last_fetch_at":"1529074365","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聆聽寂靜》:永遠在尋找最新奢侈品的人,永遠得不到最奢侈的寂靜" "文:厄凌・卡格(Erling Kagge)\n 如同過去,奢侈代表地位,也關乎快樂,而且是現代人很少能享受到的快樂。法國大革命期間被送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要是能要回自己的頭,看到你手上的智慧型手機,也會嫉妒得兩眼發直,直到發現手機幾乎人手一支為止。\n 奢侈的東西就是非必要的東西,而且非常稀少,至少要有足夠的人相信它很稀少。\n 當精品店愈來愈多,奢侈品變得人人可得、滿街都是之後,就會顯得平凡無奇。如果人人都有一個LV包包,它就沒那麼獨特希罕了。你可以去買新包包,但無論你買的包包有多名貴,一定會被其他買了更名貴包包的人給比下去。\n\n 有些世界超級富豪過著簡單樸素的物質生活,也有一些選擇享盡奢華。根據我的經驗,享盡奢華的富人瞭解一件其他人不瞭解的事,那就是:奢華享受只能得到短暫的快樂。\n 我相信寂靜是新的奢侈品。寂靜比其他奢侈品更珍貴獨特,也更歷久不衰。暑假期間,我有個女兒針對此事發表了她的獨到見解,讓我十分驚喜。她說,永遠在尋找最新奢侈品的人,永遠得不到一樣必需品,那就是寂靜。\n 難就難在,這麼簡單直接的東西不一定能納入奢侈品的範疇。此外,寂靜也是一種被低估的奢侈品。追求奢侈品,主要就是藉由持續累積一樣東西來獲得那樣東西,永遠不嫌多。刺激消費者腦中的多巴胺,就表示他們會一直渴望更多。然而,寂靜的重點卻在移除,在於減法。\n 除此之外,寂靜這種體驗可以不花一毛錢,也不需要跟著季節變換新品。\n\n 如今,要人投資寂靜很難,除了標榜隔絕噪音的酷炫耳機,或是為荒涼美景或休閒飯店拍攝的廣告。商人多半還是向錢看,他們想要的只有更多,不會更少。\n 另一種奢侈是讓人找不到你。不把日常擾攘放在眼裡是一種特權。讓其他人在你不在時,做好該做的事。不回簡訊,不接電話。同事、工作和家人的期待,如果不那麼重要就轉手他人,或乾脆忽略。好不容易爬到這個位置,就算有人想找你找不到,你也無所謂。\n 噪音也跟階級差異有關。背景音(secondary sounds)就是他人製造、卻對自己造成干擾的噪音,這種噪音造成了社會階級的巨大落差。下層階級的人在工作場所被迫忍受的噪音,往往比上層階級的人更多;住家的隔音效果也比較差。相反地,有錢人住在噪音較少、空氣較好的地方,開的車子聲音較小,家裡的洗衣機和烘衣機也是。他們有更多空閒時間,吃的食物也更乾淨健康。寂靜成了某一種分野,讓少部分人比大多數人有機會享有更長壽、更健康、更富足的生活。\n 很少人可以完全躲避噪音。我們都學會了與噪音共存,也認為別無選擇,但噪音始終都是降低生活品質的一種干擾。不只對人,對動物也是。我喜歡醒來就聽到鳥鳴聲,甚至有科學家研究鳥類對都會區日漸嚴重的噪音有何反應,結果發現鳥鳴聲出現了改變。較低的音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跟人類噪音較勁的高音調。鳥鳴聲因人而改變,導致公鳥愈來愈難吸引到母鳥,因此下的蛋也愈來愈少。\n\n 這個改變的速度很快,研究人員仍不確定這算不算是一種「演進」。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碎:「音景」對棲息在都會區的鳥類造成的干擾,比對人類更大。人類跟鳥雖然不同,但我在兩者身上都發現同樣的躁動不安。寂靜對所有生物來說,都是一樣奢侈品。\n 相關書摘 ▶《聆聽寂靜》: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自人對寂靜的抗拒<\/a>\n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聆聽寂靜:什麼是寂靜/何處可尋/寂靜為何如此重要》<\/a>,大塊文化\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 作者:厄凌・卡格(Erling Kagge)\n 譯者:謝佩妏\n 人類史上第一位征服三極的探險家,\n 為什麼還要探向內心的另一個極地?\n ——關於「寂靜」的33個提問\n 「隔絕世界並不是對周遭環境不管不顧,反而是更清楚地看見世界,堅持到最後,並且試著愛上自己的生活。」\n 在噪音時代裡,把世界關在外面,向內覓得真正的慰藉\n 面對磨光我們的耐心、干擾寧靜生活的種種噪音、干擾、簡訊和通知,唯有一個解方:寂靜。何謂寂靜?寂靜何處可尋?寂靜如何打造?作者以這三個問題為起點,展開一場探險之旅,以自身經驗為經緯(他曾經獨自徒步遠征南極,連無線電設備也沒帶,徹底與世隔絕50天),同時納入諸多詩人、哲學家、藝術家、探險家,甚至創業家的獨到觀察。\n 在這本簡潔扼要、處處驚喜的沉思錄中,作者探討了外在的寂靜、內在的寂靜,以及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打造的寂靜。作者指出,寂靜也可能藏身在意想不到之處——舞池上、蓮蓬頭下、音符之間的停頓、長了青苔的石頭。迎向寂靜,就打開了一扇通往驚奇和感激的門。打開這本書,就能感受到牽引著你的神祕力量。\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責任編輯:羅元祺\n 核稿編輯:翁世航\n" {"id":"8053510","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59","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59","normalized_crc32":"3054313624","source":"17","created_at":"1528988751","last_fetch_at":"1529074365","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聆聽寂靜》: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自人對寂靜的抗拒" "文:厄凌・卡格(Erling Kagge)\n 混亂是我們腦袋的基本狀態。這跟我年少時的認知剛好相反。\n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瞭解這一點,原因在於我的一天經常處在「自動駕駛」的狀態。睡覺、起床、滑手機、沖澡、吃早餐、出門上班。到了公司,我回信、開會、閱讀、與人交談。我和其他人對於一天該怎麼過的既定認知,左右我一天的生活,直到我再度躺下來睡覺為止。\n 每當我掉出常軌,靜靜獨坐室內,無事可忙、眼神放空時,混亂就會浮現。人很難只是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做。任憑各種誘惑浮現腦海。自動駕駛時運作良好的腦袋也不再管用。無所事事並不簡單,周圍安安靜靜,沒什麼事發生,而你獨自一人。這種時候我常會選擇去做其他事,而不是任由寂靜將我填滿。\n\n 漸漸地,我發現我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源自這樣的掙扎。\n 我當然不是第一個這麼想的人。法國哲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曾經針對無聊提出他的理論與見解。早在1600年代,他就如此主張:「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自人無法獨自一人安靜地待在房間裡。」換句話說,獨自一人不說話,不做任何事,只是存在,伴隨而來的侷促不安,並非1950年代的電視、90年代的網路,或更後來的智慧型手機出現之後才有的現象。這一直是個問題,而巴斯卡或許是史上寫下這種感覺的第一人。\n 永遠想找事做的衝動,例如看電視影集、玩手機、打電動,其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而不是原因。這種不安,打從出生就跟著我們,是人類的自然狀態。巴斯卡說,當下令人痛苦。而我們的反應就是不斷尋找新鮮的刺激,把注意力轉到自身之外。\n 從上個世紀以來,讓人分心的事物自然是大量增加,這個趨勢顯然還會持續下去。我們活在噪音年代裡。寂靜幾乎絕跡。\n\n 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不僅深知他推動的新科技所帶來的好處,也很清楚其中隱藏的危險。賈伯斯會限制自己的小孩使用蘋果產品。而我相信賈伯斯不只是目光遠大的行銷天才,更是負責任的父親。\n 根據一份常被引用的研究,人類的專注力比金魚還差。2000年時,人的專注力還有12秒,金魚則是平均九秒;時至今日,人的專注力只剩下八秒。針對金魚的研究應該很有限,因此對於研究數據不應照單全收。我之所以提起這份研究,主要是為了它提出的結論:隨著每一秒過去,我們愈來愈難專注在一個主題上。\n 美國作家大衛.佛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跟我屬於同一個世代。從他的評論中,可看見巴斯卡的影子:\n 幸福(為生命、為意識這份禮物長保喜悅和感激)的另一面,就是壓得人喘不過氣的無聊。把心思專注於你找得到的最單調乏味的事物上(報稅單或電視轉播的高爾夫球賽),前所未知的無聊就會如陣陣波浪將你吞沒,幾乎要了你的命。\n 但他的結論是:只要破浪而出,你會像在沙漠中行走多日之後喜獲甘霖。\n\n 華萊士的方法是接受無聊,然後設法改變它。也就是說,儘管周圍環境了無生氣,逼人窒息,也要找出讓自己運作良好的方法。換句話說:即使沒有空氣,也要想辦法呼吸。\n 「無論是與生俱來或後天制約,重點在於找到枯燥、瑣碎、無謂、重複、無意義的複雜的另一面。一言以蔽之:讓自己不會無聊。」華萊士道。\n 我在不會無聊這個詞停下來。\n 或許應該倒過來想:偶爾覺得有點無聊,或許也沒什麼不好?不用急著把自己接上電源。停下來,想想自己到底在忙什麼。我想這也是華萊士想說的。上小學時,他曾經跟母親提過他的雄心壯志:「我要創作一部偉大的戲劇,但要等到所有觀眾都無聊得離開了戲院、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這齣戲才開演。」\n 這種狀況唯一需要的就是耐心,我喜歡。\n 相關書摘 ▶《聆聽寂靜》:永遠在尋找最新奢侈品的人,永遠得不到最奢侈的寂靜<\/a>\n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聆聽寂靜:什麼是寂靜/何處可尋/寂靜為何如此重要》<\/a>,大塊文化\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 作者:厄凌・卡格(Erling Kagge)\n 譯者:謝佩妏\n 人類史上第一位征服三極的探險家,\n 為什麼還要探向內心的另一個極地?\n ——關於「寂靜」的33個提問\n 「隔絕世界並不是對周遭環境不管不顧,反而是更清楚地看見世界,堅持到最後,並且試著愛上自己的生活。」\n 在噪音時代裡,把世界關在外面,向內覓得真正的慰藉\n 面對磨光我們的耐心、干擾寧靜生活的種種噪音、干擾、簡訊和通知,唯有一個解方:寂靜。何謂寂靜?寂靜何處可尋?寂靜如何打造?作者以這三個問題為起點,展開一場探險之旅,以自身經驗為經緯(他曾經獨自徒步遠征南極,連無線電設備也沒帶,徹底與世隔絕50天),同時納入諸多詩人、哲學家、藝術家、探險家,甚至創業家的獨到觀察。\n 在這本簡潔扼要、處處驚喜的沉思錄中,作者探討了外在的寂靜、內在的寂靜,以及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打造的寂靜。作者指出,寂靜也可能藏身在意想不到之處——舞池上、蓮蓬頭下、音符之間的停頓、長了青苔的石頭。迎向寂靜,就打開了一扇通往驚奇和感激的門。打開這本書,就能感受到牽引著你的神祕力量。\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責任編輯:羅元祺\n 核稿編輯:翁世航\n" {"id":"8053511","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52","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52","normalized_crc32":"568326416","source":"17","created_at":"1528988751","last_fetch_at":"1529074365","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迫在眉睫的全球暖化:你願不願意「買一片藍天」?" "文:艾瑞克.戴維森\n ──買一片藍天,避免全球暖化吧!\n 我第一次聽到「買一片天空」這樣的說法,是出自一名律師之口,他當時正在跟我聊一個案子,有關某醫師有意購買一批醫療業務的案子。在詳讀契約之後,這名律師建議他放棄這樣的想法,因為該項醫療業務金錢價值不高,花大錢去買它,就和「買一片藍天」一樣。面對律師的說詞,該名醫師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買下「藍天」,將會使他獲得許多環保利益(green dollars)。我對於這種將不值錢的事物比喻為「藍天」,印象非常深刻,因為那和我童年時對於天空的記憶大不相同。\n 一小片藍天 如果你到過我的家鄉蒙大拿州,你一定會對那兒廣大的土地與天空心生敬畏。我對大自然的那份敬意,大多是出於青少年時期在蒙大拿山區健行時,因天地遼闊而感覺到自身的渺小。在我心中,蒙大拿的特別之處就是那片天空。然而時至今日,無論是蒙大拿或是全球任何地方的上空,都充滿了過多的二氧化碳、金屬物質、放射性落塵,以及從煙囪、汽車排氣管以及核彈所排放或製造的毒物。雖然像蒙大拿這種「荒野」所受的影響似乎比較少,然而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無論多麼遙遠荒僻,都無法擺脫人類的影響而保持原始清新。我現在已成為一名科學家,專門研究地球生態與大氣層的關係以及人類對大氣層的破壞,然而我童年記憶中的萬里青空卻與科技修復能力的增長不成比例。儘管天空的大小似乎受到人類的影響而縮小,但我仍然堅信我的直覺:藍天是有價值的。\n 藍天的價值 北卡羅萊納塔希爾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Tarheel)的「校色」是天藍色,該校籃球隊的支持者認為天空之所以是淡藍色,是因為上帝是北卡人。當我去塔希爾的「敵校」北卡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念書之後,我想用一個比較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天空的顏色:主要是因為大氣層中的微小粒子會導致太陽光波在粒子周圍彎曲衍射(diffract),因而湊巧生成了藍色。當水蒸氣使得光線產生衍射現象時,我們便會看到美麗的彩虹,然而大多數的陽光衍射所產生的是藍色。\n\n 藍色天空除了色彩漂亮外,還讓我們知道天空並非空無一物,當中還是有些叫做「浮質」(aerosols)的氣體和微小粒子,不但會衍射和折射光線、吸收能源,還會使得熱力環繞覆蓋在地球周圍。如果是在一個多風的冬日,我們可能很難相信這樣的說法,然而這卻是千真萬確。無論是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或是其他氣體,都有助於將太陽能量保留在大氣層中。這種吸取熱能的效應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因為它就像是溫室的玻璃一般,能夠吸取太陽的熱能,使得溫室得以保暖。相信大家都有一種經驗,就是當你把車子停在太陽下一段時間後,車內的溫度將會變得炙熱難耐。這主要是因為陽光透過擋風玻璃進到車內後,因無法散出而滯留在車內的緣故。或許把溫室效應稱為「停車效應」(parked car effect),一般人將更能了解其真義,但我還是認為溫室效應的說法比較優雅。\n 雖然大眾媒體通常將溫室效應視為一項「理論」,但其實它和物理學上的萬有引力,或上述的停車效應一樣普遍。如果我們的大氣層中沒有這些吸熱氣體的話,那麼地球將變成一個結凍的冰球,而生命也將不復存在。全球暖化現象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證據顯示溫室效應有日漸惡化趨勢,而始作俑者便是人類。由於我們不斷在汽車、火爐和電廠中燃燒天然氣和石油,也持續砍伐焚燒森林,因此大氣層中便布滿了更多的吸熱氣體,使得全球溫度日益升高。儘管全球暖化議題的某些面向頗受爭議,但是沒有人能反駁:人類因為燃燒煤炭、石油與開墾森林,已使得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如果情勢照這樣繼續下去,到了二十一世紀末,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量還會再加倍。\n 目前全球暖化已成為國際性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研究主題,從一九八○年代晚期開始運作至今,IPCC已完成許多前所未見的偉大事蹟:使得全球超過七十個國家的上千名科學家致力於環保研究,其中五百名科學家共同撰寫研究報告,另外五百名科學家則擔任評論員。這些科學家近來凝聚出一個共識,就是暖化現象已強大快速到足以對全球環境和經濟造成嚴重後果。雖然暖化效應的諸多細節在科學界仍有爭議,但根據IPCC的測量,地球溫度在過去百年間已上升逾攝氏○.五度(大約華氏一度)。而這個由氣候學家、海洋學家、地球化學家和生態學家所組成的傑出團隊,更提出如下共同聲明:「科學家所觀察到的暖化現象,不太可能全是自然現象;而且證據也顯示人類對全球氣候確實有相當影響。」\n IPCC在檢閱過一連串有關未來暖化現象的可信估計後(包括暖化效應的最慢與最快速度),總結道:「衡諸所有案例,暖化現象的平均速度可能是過去一萬年來所僅見。」\n\n 誠如負責任的科學家一向所為,IPCC的這份報告在提出強有力的聲明與結論之餘,也對資料與模型的不確定性輔以適度的警告與提醒。然而儘管如此,科學家在觀察暖化現象發生的時間與地點時,清楚地辨識出人類活動對氣候所造成的衝擊。總而言之,根據可靠資料顯示,暖化現象確實存在,而且極有可能是由人類所造成,更重要的是,當前的暖化效應,幾乎是以人類發展農業以來最快速的方式在進行。\n 我並不是在危言聳聽,淨說些幾百年後才會發生的事,相反的,上述現象可說是迫在眉睫,距今不過幾十年的時間,可能在絕大多數人的有生之年就會浮現。我們早已觀察到某些環境變遷,也在世界各地找到全球暖化的跡象。在二十世紀,海平面共上升了四至十英吋不等;北極海域冰塊正在消融,全世界的冰河也在消退中;候鳥的遷移型態正在改變;珊瑚礁也因海水異常暖化而變得敏感多病。在天候方面,陰沉朦朧的天氣日漸增多,夏夜的冷卻速度不若以往正常,秋霜變得晚到,春季總是早來,就連異常的天氣型態也越來越普遍,包括乾旱、忽冷忽熱以及帶來大量雨水與降雪的「怪異」(freak)風暴。按照歷史紀錄,歷來氣候最溫暖的年度為一九九五年、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和一九九九年(編按:本書完成於二○○○年),由此可知,全球暖化現象確實已經來臨。\n 相關書摘 ►逐漸消失的良田:全球已有美國兩倍大的土壤受到嚴重侵蝕<\/a>\n 書籍介紹 《GDP又不能吃:結合生態學和經濟學,為不斷遭到破壞的環境,做出一點改變》<\/a>,經濟新潮社出版 \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n 作者:艾瑞克.戴維森\n 譯者:齊立文\n 本書作者是知名的生態學家,他一開始先指出當代主流經濟學及科技模式的三大謬誤:\n 瑪麗皇后式的狹隘經濟學觀點(經濟體系中唯一會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只有農業部門,而該部門又只占美國GNP百分之三而已!) \t愚蠢的卡斯特將軍(假設科技發展一定能找到自然資源的替代品,拯救人類) \t對於一時成功的錯誤自滿(或是「不像以前那麼常打老婆了?」) 接著作者分析「生態學家的金字塔」與「經濟學家的金字塔」有何不同,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經濟發展vs.環境保護的爭議中,兩者之矛盾與可能合作的契機。\n 書中也探討土壤(第2章)、森林(第3章)、空氣(第5章)、地下水(第6章)、生物多樣性(第8章)等自然環境惡化的問題,並指出經濟學的成本效益分析、貼現率、外部性等觀念,如何被誤用或濫用。\n 我們不可能重返「自然狀態」,但是人類社會與地球要永續生存,除了正面應對生態環境的問題,還需要適當的經濟分析和政策,來提供誘因;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需要結合科技專家、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的合作,才能完成。\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責任編輯:朱家儀\n 核稿編輯:翁世航\n" {"id":"8053512","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51","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51","normalized_crc32":"3101075626","source":"17","created_at":"1528988751","last_fetch_at":"1529074365","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逐漸消失的良田:全球已有美國兩倍大的土壤受到嚴重侵蝕" "文:艾瑞克.戴維森\n 什麼是土壤?其生成速度有多快? 一想到土壤,唯一浮現的兒時記憶便是:如果我踩著沾滿泥巴的鞋子踏進客廳,那我就有大麻煩了。對於生長在一個小市鎮的我而言,土壤幾乎就等於污泥。全世界有將近半數左右的人口都集中在都市地區,也因此在這將近三十億的人口當中,絕大多數對於土壤的直接體驗可能都和我類似,也就是相當有限。週末時在郊區從事園藝工作的園丁,或許會相當欣賞園地內的肥沃黑土,而大多數人可能也會承認他們所賴以為生的食物,主要是來自於牽引機經常來回其間犁地挖土的農地。如果說我們對於土壤的認識,僅止於園藝嗜好、農人耕地的模糊影像以及踩進屋內的泥巴,或許一點也不為過。\n 土壤當然不是毫無價值的爛泥,它是由礦物和有機物質所組成的複雜混合物,可為植物的大量生長提供一個絕佳媒介。然而大地之母(Mother Nature)卻得耗費很長的時間才可以孕育出土質好的肥沃表土。在小蟲子、小蜘蛛、細菌和其他土壤裏的有機生物的通力合作下,枯死的樹葉和樹根才能逐漸和泥土中的礦物混合。這項混合物的組成成分,恰好具備了足以滋養植物的養分、通風和含納水源的特質。但是當土壤表層被侵蝕殆盡,致使更深的下層土壤在有機物質與礦物的混合物尚未生成之前,便暴露在地表之上,那麼這對於植物的生長根本毫無助益。在這樣的氣候條件與植被類型(type of vegetation)之下,一英吋的新表土大概得花上五十年乃至於數百年的時間才得以生成。\n 就在我目前居住的麻塞諸塞州鱈魚角(Cape Cod)當地,市場上對於利用堆肥(compost)所製造出來的表層土,可說是需求旺盛。有許多小公司便專門蒐集庭院落葉、木屑和其他有機廢物,並將之製成混合肥料。之後他們就把這些堆肥和含沙的下層土混在一起,充作沃土(loam)出售給庭院造景專家、園藝家和一般屋主。基本上,這些一車一百多美元的人造沃土,確實是加速了新土壤的形成,也使得我家庭院裏那一片早就被建商破壞殆盡的表土,能夠變成一座小花園。這項造土技術對於只在週末才整理庭院的人而言,或許已經相當足夠了,因為他們不光是喜歡園藝,也喜歡他們所栽種出來的昂貴蕃茄;然而問題在於,這項技術並不能替代數百萬英畝農地和森林裏,已變得相當貧瘠的土壤。\n\n 土壤遭破壞的程度 雖然沒有一個全球資料庫可以精確告訴我們,目前究竟有多少土地受到嚴重侵蝕,但多位土壤科學家和農藝學者已經針對這個問題展開研究,並得出一些相當驚人的統計數據:全球遭受極度嚴重損害以致再也無法恢復農作的土壤面積,已相當於整個愛荷華州的大小;而農業生產力折損大半,幾乎毫無用處或是需要斥重資才得以重新恢復農耕的土地面積,則是比密西西比河的整個東岸地區還要大;而土質一樣遭到嚴重侵蝕使農業生產力下降百分之十至廿五,也需要相當資金去恢復地力的土地面積,則是比整個美國領土(包括阿拉斯加)還要大;至於土壤輕微受損、生產力曾經下降達百分之十,但卻可以完全恢復的土地面積,也將近一個美國大小。換句話說,全球已有相當於美國領土兩倍大的土壤受到嚴重侵蝕,而當中有半數以上地區需要花費相當大筆資金才得以恢復其生產力。更可怕的是,到現在還有更多的土地正遭受無可回復的傷害,其耗損速度與人口成長大大有關。也因此,毫不令人意外的,部分遭受最嚴重侵蝕以及受損面積最為廣大的地區,是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與印度境內,然而不論是工業國家或發展中國家、或貧或富、農耕方式現代抑或傳統,還是會發生土質惡化的現象。\n 或許阻撓土地倫理(land ethic)進步的最大障礙是:我們的教育和經濟制度是逐步遠離,而非朝向土地進行深刻的認識。所謂真正的現代化,便是透過許多中間人(middlemen)和無數個小巧器具來和土地進行隔離。人類和土地的關係變得毫不重要;土地只不過是城市和城市之間,用來栽種穀物的空間而已。\n ──艾爾杜.里奧帕德(Aldo Leopold),美國生態保育之父\n 為什麼全球土壤會遭受如此傷害?或許打從先民從事農耕開始,他們便已發現了土壤侵蝕、鹽化(salinization)以及泡水(waterlogging)的問題,甚至也早已了解箇中的原因。在中東古文明時期,當時農民所運用的灌溉系統可說非常精密,不僅能供應足夠的水源以利農作物生長,同時也不會在土壤中積累過多有毒鹽分(造成土壤鹽化)。雖然這套系統沿用了數百年或數千年之久,然而伴隨著戰火蹂躪、種族與文化遷移、人口成長以及某些不環保現代科技的出現,不但導致這些灌溉系統遭到破壞,連土壤也因為積滿了有毒鹽分而無法用於農耕。\n 然而當前土壤遭到侵蝕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已故的賽門(Julian Simon)是一名科技超級樂觀主義者,他曾引用美國境內土壤遭侵蝕速度減緩的統計數據,來證明農業科技的進展可以改善問題。賽門所稱的「我們已具備防止土壤侵蝕的相關技術」雖然正確,但他過度美化統計數字的方式,則是第一章所描述第三種謬誤的絕佳範例──對於一時成功的錯誤自滿(或是「不像以前那麼常打老婆了」)。事實上,目前美國農地土壤遭受侵蝕的速度每年平均約每公頃十三噸(每英畝五噸),比大地之母製造新土壤的速度還要快上至少十倍。儘管土壤侵蝕的速度確實比從前慢,而土壤保育工作也略見成效,但我們還是持續在消耗土壤資源。雖然愛荷華州仍舊是一個生產力旺盛的「產糧區」(bread basket),但比起第一批歐洲移民者在當地大草原上犁地耕作時,表土的厚度已經少了一半。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只是用肥料來代替土壤原本所具有的肥沃度,但我們也不能無窮無盡地容忍現況,因為土壤根本無法被完全取代。\n 上面所提的都還算是好消息,至於所謂的壞消息是:全世界其他地區每年的土壤侵蝕平均速度除了比美國快上十倍之外,也比新表土自然生成的速度快上大約一百倍。我曾在墨西哥和薩伊見過農夫開墾林地,並在陡峭斜坡上栽種農作物,雖然他們知道土壤終究會被沖刷掉,而且不到幾年就得放棄舊地重闢新林地,但他們別無選擇。他們必須養家活口,而政府方面也幾乎沒有提供任何農耕援助。雖然他們無法像古代的希臘、羅馬人一樣,擁有強盛的帝國去侵略鄰土,但這些熱帶地區的現代農夫還是可以效法古代農人或十九世紀的美國棉花農,採取同樣的策略:當開墾過的林地生產力盡失後(由於土壤侵蝕和地力流失),再去找尋更多的森林來開墾。\n\n 如果我們未能從過去汲取教訓,並找出其他農耕方式,則結果將一樣悲慘。就拿曾經林木蓊鬱的地中海地區來說,現在幾乎可說是童山濯濯而且土壤侵蝕嚴重,除非砍伐熱帶森林的歪風能加以遏止,否則不但熱帶森林將會消失,山坡日益陡峭,就連熱帶土壤也會被損耗一空。\n 我們無法十分精確地得知,地力劇烈受損以致再也無法農耕的土地究竟數量多少,但如果計算無誤,則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約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一的耕地正在流失。而這樣的態勢如果不加以阻擋,那麼等到我六歲的兒子活到五十幾歲時,現有的農地可能會流失掉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五十。由於新農地還是得靠砍伐森林來創造,因此這種土地快速減少的情況,將使得未來栽種糧食和保護森林的任務更加艱鉅。我們必須立刻採取行動來緩和當前土地侵蝕的速度,而這項工作同時需要生態學家、經濟學家和農業科技專家的通力合作。\n 我們並不是笨到想不出辦法來──我們了解土質為何會變差,也知道如何去避免──而是我們都很健忘,而且有些人很貪婪,也有些人不惜犧牲一切。此外我們也不乏一些無能的管理者和政策制訂者,他們不但隨時願意寬恕劣行,而且還會做出許多貪心和冒險的行為。我們在某些方面所獲致的進展,證明了我們確實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這並不構成自滿的理由。至於貪婪、鋌而走險和愚蠢,則是阻撓我們審慎運用知識和正確論據的大敵。\n 相關書摘 ►迫在眉睫的全球暖化:你願不願意「買一片藍天」?<\/a>\n\n 書籍介紹 《GDP又不能吃:結合生態學和經濟學,為不斷遭到破壞的環境,做出一點改變》<\/a>,經濟新潮社出版 \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 作者:艾瑞克.戴維森\n 譯者:齊立文\n 本書作者是知名的生態學家,他一開始先指出當代主流經濟學及科技模式的三大謬誤:\n 瑪麗皇后式的狹隘經濟學觀點(經濟體系中唯一會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只有農業部門,而該部門又只占美國GNP百分之三而已!) \t愚蠢的卡斯特將軍(假設科技發展一定能找到自然資源的替代品,拯救人類) \t對於一時成功的錯誤自滿(或是「不像以前那麼常打老婆了?」) 接著作者分析「生態學家的金字塔」與「經濟學家的金字塔」有何不同,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經濟發展vs.環境保護的爭議中,兩者之矛盾與可能合作的契機。\n 書中也探討土壤(第2章)、森林(第3章)、空氣(第5章)、地下水(第6章)、生物多樣性(第8章)等自然環境惡化的問題,並指出經濟學的成本效益分析、貼現率、外部性等觀念,如何被誤用或濫用。\n 我們不可能重返「自然狀態」,但是人類社會與地球要永續生存,除了正面應對生態環境的問題,還需要適當的經濟分析和政策,來提供誘因;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需要結合科技專家、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的合作,才能完成。\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責任編輯:朱家儀\n 核稿編輯:翁世航\n" {"id":"8053513","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48","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48","normalized_crc32":"3625001295","source":"17","created_at":"1528988751","last_fetch_at":"1529074365","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美味」的飛機餐:明星主廚能在三萬英尺的高空中發揮功力嗎?" "文:查爾斯.史賓斯\n 原始面貌 飛機上的食物並不總是那麼糟。在商業飛行興起初期,航空公司可是花了不少錢為有錢搭乘飛機的客人準備機上餐點。說出來怕你不信,以前航空公司之間可是靠飛機餐品質互相競爭呢!餐點內容包括魚子醬、龍蝦、牛排等等,只要你想吃都沒問題(見圖8.1)。或許這能幫忙解釋,霍克斯頓餐廳(Hoxton)在東倫敦肖迪奇(Shoreditch)舉辦一場BA2012航班快閃餐宴,能夠如此成功的原因。參加這場餐宴的時髦人士可以仿效一九四八年搭頭等艙乘客,點一份由三道料理組成的套餐。現代的飛機餐菜單(見圖8.2)實在難以匹敵。\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自一九五二年航空公司增設經濟艙,乘客大幅增加後,礙於成本考量,一切都變了。\n 即便後來有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line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也無濟於事,他們甚至設下限制空中飲食的方針,至少經濟艙是如此。北歐航空(Scandinavian Airlines)因為提供客人過於美味的圓麵包,遭競爭對手泛美航空(Pan Am)投訴,甚至罰款兩萬美元。近年來,航空公司對機上飲食的投資顯然越來越少。等等,飛機上真有東西好吃嗎?\n\n 很久以前,為了不讓乘客分神去想那不太可靠的飛機引擎要是故障的後果,供應美食是唯一的策略。因此機上餐飲的品質分外重要,因為乘客除了欣賞窗外美景,便沒什麼事可做。如今,一切都變了。這除了得感謝飛航的安全性達前所未見的程度,也得歸功於只按個按鈕,乘客就能享受各種娛樂。\n 提醒各位,三萬五千英尺高空上的機艙環境,實在不適合好好用餐。更別提氣壓低和空氣乾燥(別忘了,機艙每隔二至三分鐘就會回收空氣),讓飛機上的飲料和食物失去約百分之三十的味道或風味。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許多航空公司開始在模擬機艙的環境下進行飛機餐試餐。以德國為例,舊型空中巴士的飛機餐,就在夫朗和斐協會(Fraunhofer Institute)的低壓艙內試餐,以瞭解民眾在高空中用餐的反應。\n 為了提升餐點風味,航空公司經常增加飛機餐所含的鹽、糖量,也難怪現在的飛機餐無法和健康飲食畫上等號。事實上,根據估計,英國人在飛行期間吃進的熱量超過三千四百卡。\n 多年來,航空公司不斷尋求主廚建議,希望改善飛機餐品質。法國聯合航空公司(Union de Transports Aériens,法國航空前身)就曾請法國主廚雷蒙.奧立佛(Raymond Oliver)提供建議。他建議得從根本著手改善飛機餐,並很快設計出標準的飛機餐,也就是現在我們簡直看膩的餐點。如今,機艙常見的魚肉或雞肉料理,其實就是奧立佛主廚當年所建議的。舉例而言,奧立佛建議飛機餐應該是乘客熟悉的料理,雖然說不上是能提供慰藉的食物,但起碼你對這些食物不陌生。他認為飛機餐應該是看起來豐盛,既能填飽肚子,又容易準備的料理,讓乘客在落地前不會再肚子餓,而且飛機餐必須是經過重新加熱,也不會失去太多原始風味的食物。奧立佛主廚建議採用葡萄酒燉雞、葡萄酒燉牛肉和白醬小牛肉(畢竟當時是一九七三年!),因為這些肉類料理搭佐醬汁,比較不會因為在飛機上重複加熱而變得過於乾燥。\n\n 明星主廚能在三萬英尺高空中發揮功力嗎? 如今,經常可見航空公司聘請主廚來改善飛機餐的樣貌。許多航空公司聘請名廚打點自家的飛機餐,好比和澳洲航空(Qantas)合作的澳洲名廚尼爾.佩里、和英國航空合作的布魯門索,以及最近開始和美國航空合作的查理.卓特(Charlie Trotter)。卓特特別推薦的飛機餐是搭配泰式烤肉醬的牛小排,香料和醬汁是高空餐點的最佳良伴。目前法國航空找來許多名廚,請他們定期輪流打點乘客的空中飲食。\n 我猜,如果不是因為菜單上印著主廚的大名,頭等艙的乘客可能感受不到有高手介入打點飛機餐。目前我還沒有看到任何證據指出,經由主廚打點的飛機餐確實能明顯提升乘客的滿意度。再說,這些聘請頂級主廚打理飛機餐的航空公司,似乎也沒能提升自家公司在年度十大飛機餐榜單上的能見度。不管這些主廚身上鑲著幾顆米其林星星,他們精心打造的飛機餐,味道就是比不上他們在地面上的旗艦餐廳所供應的料理。面對如今這般模式固定的飛機餐,許多頻繁出差的商業人士反倒嚮往從前那種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供應模式。\n 我們早已知道一個人對飲食的感受程度會受到供餐環境氛圍影響,飛機餐也不例外。飛機餐能改善的幅度有限,主要原因之一是許多航空公司和餐飲業者簽訂了長期承包合約。因此,縱然航空公司或受聘主廚有意改善飛機餐的樣貌,但要實際推動卻困難重重。不過,許多飛機餐承包商現在也開始找來極富創意的主廚提供見地。不過,這麼做也有個更根本的問題:主廚提供的建議通常局限於食材、食譜和準備料理的方式。如你我所見,這種只著重在食物本身的解決方法,效果差強人意。這時,美食心理物理學的觀點又該出場啦!\n 不起眼的番茄和機上噪音之間有什麼關係? 現在讓我們回來談果汁吧!飛機抵達巡航高度後,機艙環境的背景噪音值大約介於八十至八十五分貝,端看乘客座位離飛機引擎有多近。如此嘈雜的環境會大幅抑制我們的味覺,不過我們對食物的感受能力並未全然受到影響。番茄汁和伍斯特醬(Worcestershire sauce,都是血腥瑪麗調酒的成分)的特別之處就在「鮮味」,也就是蛋白質的味道,其最純粹的形式就是麩胺酸鈉(即味精)。在東亞地區(如日本),鮮味廣受歡迎已久,然而世界其他地區的主廚最近才開始注意到它。在西方世界,富含鮮味的食物包括帕瑪森乾酪(Parmesan cheese)、蘑菇、鯷魚,當然還有番茄。但這就能解釋大家為什麼喜歡在飛機上點以番茄為基底的飲料嗎?\n\n 二○一五年,康乃爾大學研究人員終於開始評估飛機噪音對我們品嘗鮮味的能力的影響。在實驗室裡,受試者面對許多清澈的溶液,每一種溶液各含有一種基本味道(共五種),各種味道的溶液又有三種不同的濃度,受試者分別在安靜和播放預錄飛機噪音的環境下品嘗溶液。說來有趣,噪音量增加時,受試者感知鮮味的能力明顯較高,感知甜味的能力受到抑制,至於感知鹹味、酸味和苦味的能力則沒有受到影響。英國航空根據這樣的結果,於二○一三年引進提升鮮味的飛機餐,也就不足為奇了。\n 為什麼某些味覺能力會受到噪音影響,但某些又不會呢?有個挺好玩的理論是這麼說的:我們對不同味道的反應,會依我們承受的壓力程度有所變化。許多乘客的確有這種感覺,航程顛簸的時候尤其如此。另一項稍微有點年代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備感壓力的環境中,相較於鹹味飲料,甜味飲料喝來更令人愉快。對於這個令人吃驚的結果,還有另一種解釋:在壓力上升的環境中,甜味象徵著飲食裡可能含有個體所需的能量。這樣的演化脈絡或許也能用來解釋為什麼在噪音環境中,人類感受鮮味的能力會提升:鮮味和甜味一樣,也是象徵營養的味道,代表飲食中可能含有蛋白質。不管哪個解釋才是正確答案,最關鍵之處仍在於:噪音通常會抑制我們對甜味的感受能力(鹹味感受能力有時也會受到抑制),但會提升我們對鮮味的感受能力。\n 如果上述實驗的方法改成讓受試者直接吃有特定味道的食物,而不是品嘗含有味道的溶液,結果又會怎樣呢?結果顯示,大聲播放的白噪音(想想收音機沒有轉到正確調頻時的雜音)導致受試者品嘗各種零食(如洋芋片、餅乾和乳酪)時,感受甜味和鹹味的能力下降。不過,相較於安靜的環境,當背景的噪音音量加大,受試者對酥脆口感的感知程度會提高。或許,航空公司可以考慮增加飛機餐食物的酥脆口感,多採用吃起來會發出噪音的食物,如此一來就有可能讓乘客覺得食物更新鮮、更可口。提供一碗新鮮水果給乘客的確是個好主意(有些航空公司就是如此對待商務艙乘客),在沙拉上撒些芝麻籽增加口感,成本絕對遠低於雇請世界級的頂尖主廚。\n 相關書摘 ►高度刺激感官的「食物色情」:光盤子的擺向就能影響食客的愛<\/a>\n 書籍介紹 《美味的科學:從擺盤、食器到用餐情境的飲食新科學》<\/a>,商周出版 \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 作者:查爾斯.史賓斯\n 譯者:陸維濃\n 為什麼你視為麵線靈魂之一的芫荽,有人卻避之唯恐不及? \t你覺得食物好吃,其實主要該感謝的不是舌頭而是鼻子? \t將食物擺在小盤、圓盤或紅色餐盤上,各會得到什麼效果? \t播放雞叫聲,會讓冰淇淋嘗起來更有蛋香味? \t使用厚重的金屬餐具,會提升整體飲食體驗? \t餐館播放古典樂,就能讓你掏出更多錢來消費? \t明星主廚能將難吃的飛機餐變得美味嗎? \t每個人每天都可能參與了「食物色情」? \t吃東西也有所謂的「Ikea效應」? \t你喜歡數位點餐、平板電腦餐盤、機器人主廚嗎?…… 以上只是「美食心理物理學」(gastrophysics)提出的部分有趣問題。實驗心理學教授查爾斯.史賓斯鑽研人體感官認知20年,創造出結合「美食學」(gastronomy)和「心理物理學」(psychophysics)的新知識領域,並運用了神經烹調學、感官科學、實驗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市場學、設計學,以及行為經濟學等多方位研究,點出與食物本身無關的元素,如食物擺盤、餐具重量、燈光音樂、氛圍情境……等,如何影響我們的食慾和飲食體驗。\n 作者將帶領讀者探索世界頂尖餐廳主廚和食品飲料公司如何研發出劃時代的食品技術,一窺現代主義烹調乃至未來主義烹調的殿堂。書中五花八門的研究案例,保證讓你大開眼界。最重要的,透過作者提供的實用建議,你無須是米其林主廚,也能輕鬆在家複製提升飲食體驗的環境,與家人朋友或獨自享用一頓五感與情緒都百分百的晚餐。\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責任編輯:朱家儀\n 核稿編輯:翁世航\n" {"id":"8053514","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47","normalized_id":"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47","normalized_crc32":"1219378398","source":"17","created_at":"1528988751","last_fetch_at":"1529074366","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高度刺激感官的「食物色情」:光盤子的擺向就能影響食客的愛" "文:查爾斯.史賓斯\n 「食物色情」一詞是何時出現的?現在的發展方向又是如何? 我們為了宴會或節慶準備外觀華美的食物,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當然,這些食物也成為藝術家眼中各種靜物畫的主題。但在過去,除了這種豪奢的盛宴,料理上桌時究竟是什麼模樣,其實沒有受到太多關注,東西好不好吃,或者能不能提供營養,才是重點。甚至連知名法國廚師,侯布雄法式餐廳(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的行政主廚賽巴斯欽.勒皮諾伊(Sebastian Lepinoy)也如此描述新潮烹調(nouvelle cuisine)出現前的情形:\n 「所謂的法式擺盤根本不存在。如果你在餐廳點了一道葡萄酒燉雞,它所呈現的樣貌就跟家常菜沒有兩樣,這道料理就是這樣,擺盤的方式很基本。」\n 不過,一九六○年代,當東西方文化在法國廚藝學校相會時,一切都變了。正是這樣的激盪催生了新潮烹調,食物色情一詞也隨之出現。食物色情一詞的起源可以回溯至一九七七年一篇語帶詼諧的評論,內容形容已逝米其林三星主廚保羅.博庫斯(譯註:Paul Bocuse,曾獲法國榮譽爵位勳章,並被美國烹飪學院譽為「世紀廚師」)所著,要價二十美元的法式料理烹飪書是一本「昂貴的食物色情書」。食物色情一詞就此流行,如今已收錄至柯林斯英語詞典,定義如下:「以高度刺激感官的方式呈現食物擺盤。」有些人喜歡用「food porn」來代替「gastropron」,不過兩者指的是同一件事情。\n 現在,有越來越多廚師關注,甚至可說痴迷於料理在照片中呈現的模樣。而且,這些照片不只出現在他們下一本華美的全彩烹飪書。套句餐廳評論家的話:「如今,我相信有些餐廳在擺盤時會考慮到料理照片在Instagram上的美觀程度。」可以肯定的是,廚師創造視覺驚豔、擺盤美觀的料理,或者用磚頭、毛巾或扁帽等令人意外的容器來盛裝食物,的確可以引來注目,並藉此提升在網路世界的曝光程度。\n\n 面對這股逐漸茁壯的風潮,有些廚師苦思對策,試圖遏止客人拍攝料理照片並且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最常見的作法從限制客人在用餐中拍照,到完全禁止在餐廳內拍照。然而,後者似乎是注定失敗的作法,畢竟這種改變的態勢難以阻擋,順勢而為是最好的方法,想想如何改變料理呈現的方式,好滿足想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生活點滴的Y世代族群。如今看來,多數廚師選擇擁抱這股風潮,承認這也是用餐體驗的一部分。倫敦多切斯特飯店(Dorchester Hotel)的米其林三星主廚艾倫.杜卡斯(Alain Ducasse)就說:「料理是一場視覺饗宴,我知道我們的顧客想透過社群媒體分享這些感動的時刻。」\n 高級餐廳到底用了哪些有建設性的方法,來面對逐漸逼近的科技危機?\n 只要看看那些高級餐廳開始用特殊造型的盤子來盛裝料理,替客人的照片打造出完美背景就知道了。好比以色列台拉維夫的Catit餐廳,還提供幫消費者拍出好照片的「foodgraphy」服務,像是提供桌上型相機腳架,或者用三百六十度旋轉的盤子盛裝料理,保證客人可以拍出完美照片(見圖3.4)。\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你或許覺得會旋轉的盤子未免誇張了些。不過,容我提醒你,服務生把料理端上桌之後,難道我們從未下意識地稍微挪動盤子一、兩次嗎?看看圖3.5的兩盤料理,告訴我你比較喜歡左邊還是右邊的擺盤?你要知道,這兩盤料理除了擺放的方向不同,其他完全一樣!根據我們最新的線上研究,光是盤子擺放的方向就能大大影響民眾對料理喜愛的程度。\n\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這項線上實驗的結果指出,只要擺盤的方向改變,客人會願意多掏些錢來消費同樣的料理。知道這點後,每次把料理端上桌時,你難道不想好好調整盤子的最佳方位嗎?畢竟,不管你是誰,你服務的對象又是誰,這麼簡單的小動作,就可以提升料理的價值和客人用餐時的愉悅程度,不這麼做簡直是瘋子!除此之外,越來越多人喜歡拍攝自己吃下肚的食物,因此視覺吸引力也成了料裡的重要本質。再說,如今的報章媒體滿是各種教你如何把食物拍得更好看的訣竅,好比近來有份報紙刊出〈十二步教你把沉悶的食物照片變成Instagram的食物色情圖片〉的文章。\n 近年來,研究人員和食品公司也開始建立各種可以增加料理視覺吸引力的技巧和技術,像是讓食物,尤其是蛋白質「動起來」(或者只是暗示它會動),藉此吸引觀賞者的注意力,並傳達食物很新鮮的概念。相較於食材隨機散落盤中,擺盤美觀的菜餚可能帶來更好的品嘗體驗,這一點美食心理物理學家知之甚深。然而,我個人和許多與廚師一起合作的同事也不免擔心,提升料理視覺吸引力的過程中,付出的代價恐怕是犧牲料理真正的風味。\n 你聽過「蛋黃色情」嗎? 看見流淌的蛋白質,好比滲流的蛋黃,你該怎麼形容它才好?答案是:蛋黃色情(yolk-porn),我是認真的!\n 這是嶄新的誘人食物圖片類型(見圖3.6)。最近我剛好遇到一個例子:在倫敦地鐵站坐電扶梯向上時,眼前出現一整排螢幕廣告牆。而眼角餘光瞄到螢幕裡有一片熱氣蒸騰的千層麵緩緩從盤中升起,受熱融化的乳酪往下流淌,每個螢幕都是這幅光景。這廣告背後的行銷推手非常清楚,「流動的蛋白質」總能成為視覺焦點。我們的眼睛,或說我們的腦子,幾乎無法抗拒這種東西。食物的圖像(說得更精確一點,高熱量食物的圖像)和所有會動的東西,總是能吸引我們的目光。流動的蛋白質這種高熱量食物帶來的刺激,正是人腦在演化過程中學著偵測、追蹤及聚焦的視覺線索。\n\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過去十多年來,英國的馬莎百貨(M&S)靠著以各式風格獨具、畫面絕美的食物色情圖像作為廣告行銷重點,建立業界名聲。仔細觀察他們的廣告,不管暗喻或明示,總是有許多流動的蛋白質。馬莎百貨最著名的廣告,出現在二○○五年:畫面上是一顆巧克力布丁,中間流淌著融化的巧克力。聲線撩人的旁白述說著後來被大量模仿的經典台詞:「這不只是巧克力布丁,這是馬莎百貨的巧克力布丁。」你知道這個廣告有什麼影響嗎?銷售量足足飆升約三十五倍!\n 馬莎百貨在二○一四年推出的系列廣告也相當值得注意(當然是向原本的巧克力布丁致敬),廣告中所有的食物都呈現動態,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一顆切成兩半的蘇格蘭蛋,蛋黃從中慢慢流出。某位公司的執行長就說,這廣告「以別具風格的現代化方式,精準呈現食物帶來的感官刺激和驚喜─好比它的質地和動態」。\n 採用這種行銷手法的當然不只有馬莎百貨,根據一項非正式的食品商業分析結果顯示,二○一二至二○一四年美國超級盃期間,高價廣告時段有三分之二的廣告主打食物動態圖像。我們受到食物動態圖像吸引的現象,或許可以解釋最近一段熱融巧克力甜點的影片為什麼能夠橫掃網路,許多記者甚至稱之為「催眠」現象。\n 不管暗喻或明示,食物動態圖像之所以吸引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食物看起來更好吃,一部分是因為我們覺得這樣的食物更新鮮。舉例來說,康乃爾大學研究飲食心理及行銷的萬辛克和他的同事進行一項研究,發現看著柳橙汁倒進玻璃杯中的圖片,比起一杯柳橙汁圖片,會讓我們覺得柳橙汁更好喝。這兩張都是靜態圖片,但前者暗示著柳橙汁的動態,光是這樣就足以增加食物的吸引力。至於坐在家中的各位,或許你無法保證讓食物動起來,沒關係,還有另外一招:保留蔬果的莖幹或葉片,可以讓人覺得它們更新鮮。\n 相關書摘 ►「美味」的飛機餐:明星主廚能在三萬英尺的高空中發揮功力嗎?<\/a>\n 書籍介紹 《美味的科學:從擺盤、食器到用餐情境的飲食新科學》<\/a>,商周出版 \n .透過以上連結<\/a>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a>。\n 作者:查爾斯.史賓斯\n 譯者:陸維濃\n 為什麼你視為麵線靈魂之一的芫荽,有人卻避之唯恐不及? \t你覺得食物好吃,其實主要該感謝的不是舌頭而是鼻子? \t將食物擺在小盤、圓盤或紅色餐盤上,各會得到什麼效果? \t播放雞叫聲,會讓冰淇淋嘗起來更有蛋香味? \t使用厚重的金屬餐具,會提升整體飲食體驗? \t餐館播放古典樂,就能讓你掏出更多錢來消費? \t明星主廚能將難吃的飛機餐變得美味嗎? \t每個人每天都可能參與了「食物色情」? \t吃東西也有所謂的「Ikea效應」? \t你喜歡數位點餐、平板電腦餐盤、機器人主廚嗎?…… 以上只是「美食心理物理學」(gastrophysics)提出的部分有趣問題。實驗心理學教授查爾斯.史賓斯鑽研人體感官認知20年,創造出結合「美食學」(gastronomy)和「心理物理學」(psychophysics)的新知識領域,並運用了神經烹調學、感官科學、實驗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市場學、設計學,以及行為經濟學等多方位研究,點出與食物本身無關的元素,如食物擺盤、餐具重量、燈光音樂、氛圍情境……等,如何影響我們的食慾和飲食體驗。\n 作者將帶領讀者探索世界頂尖餐廳主廚和食品飲料公司如何研發出劃時代的食品技術,一窺現代主義烹調乃至未來主義烹調的殿堂。書中五花八門的研究案例,保證讓你大開眼界。最重要的,透過作者提供的實用建議,你無須是米其林主廚,也能輕鬆在家複製提升飲食體驗的環境,與家人朋友或獨自享用一頓五感與情緒都百分百的晚餐。\n 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AANLZ4f\/\/\/yH5BAAA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n責任編輯:朱家儀\n 核稿編輯:翁世航\n" {"id":"8053515","url":"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614\/2771835","normalized_id":"www.nownews.com\/2771835","normalized_crc32":"3825535735","source":"7","created_at":"1528989203","last_fetch_at":"1529073807","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影/好收萬粽助弱勢 北港鎮公所溫馨關懷" "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n2018\/06\/14 23:07\n北港鎮公所與好收社區發展協會迎接端午節,14日舉辦「溫馨五月天、粽葉飄香情暨米食健康概念宣導」活動,雲林縣副縣長丁彥哲、北港鎮長張勝智、縣長秘書張嘉富、鎮民代表蕭順心、好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陳美華、好收里長蔡清泉、蔡岳儒服務處志工組長黃萬得、蔡孟真議員助理吳建融等人參與愛心活動,並由社區志工們的協助,分享愛心粽子給弱勢家庭及獨居老人,讓老人備感溫馨。\n\r\n\r\nhttps:\/\/img.nownews.com\/nownews_production\/images\/5b226c610ce59b241e9bd78f_201806142123.jpg\n\n\r\n▲「溫馨五月天、粽葉飄香情暨米食健康概念宣導」活動。(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8.06.14)\n\n張勝智表示,每年北港鎮公所端午節前夕都會舉辦關懷弱勢家庭活動,今年延續以往,並獲得很多在地店家、企業的熱情贊助糯米、花生、香菇、粽葉、粽餡,還有蔥酥及香料等。今日率領所內一級主管及鎮內社團福利機構、廠商及善心人士,分組到鎮內弱勢家庭關心慰問,把愛與關懷送到每位弱勢家庭中,並確認是否有需要社會資源服務,必要時也協肋提出申請。\n\r\n\r\nhttps:\/\/img.nownews.com\/nownews_production\/images\/5b226c6eb1f76e244f1157c8_201806142123.jpg\n\n\r\n▲分享愛心粽子給弱勢家庭及獨居老人。(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8.06.14)\n\r\n\r\n丁彥哲表示,北港鎮公所舉辦這活動已有好幾年,結合公益與端午佳節關懷弱勢活動相當有意義,並感謝在地企業提供健康食材及社區志工朋友們協助綁粽子,透過北港鎮公所舉辦的活動,讓更多人來響應關懷弱勢朋友。\n\r\n\r\nhttps:\/\/img.nownews.com\/nownews_production\/images\/5b226c60b1f76e244f1157c7_201806142123.jpg\n\n\r\n▲好收社區志工綁愛心粽子。(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8.06.14)\n\r\n\r\n蔡陳美華表示,感謝政府及北港鎮長舉辦這公益活動,好收社區志工知道這個活動都踴躍參加,從三天前就開始洗粽葉等前置動作,社區志工們從洗粽葉洗到天黑,隔天一早五點就又早起備料,共綁了一萬多顆的愛心粽,感謝辛苦的社區志工。\n\r\n\r\nhttps:\/\/img.nownews.com\/nownews_production\/images\/5b226c9b53252a24557867c8_201806142124.jpg\n\n\r\n▲好收社區志工綁愛心粽子。(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8.06.14)\n" {"id":"8053516","url":"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614\/2771798","normalized_id":"www.nownews.com\/2771798","normalized_crc32":"1795676669","source":"7","created_at":"1528989203","last_fetch_at":"1529073807","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影/二林高中拳擊隊國際賽奪金 彰縣議長稱讚是台灣之光" "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n2018\/06\/14 23:03\n二林是台灣拳擊運動的發源地,更是培育拳擊選手的搖籃,彰化縣二林高中拳擊隊於今年分別參加在摩洛哥及泰國舉辦的國際比賽,在國際比賽展露頭角,成績優異,消息傳回,引起全校師生、二林地區鄉親及彰化縣體壇振奮,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典霖14日下午接見選手及家屬,贈予得獎選手獎盃外,對於選手優秀的表現,表示與有榮焉,並勉勵渠等繼續努力為國爭光。\n\r\n\r\nhttps:\/\/img.nownews.com\/nownews_production\/images\/5b2260c0b1f76e244f1157b9_201806142034.jpg\n\n\r\n▲二林高中拳擊隊今年在國際比賽展露頭角,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典霖接見選手頒贈獎盃表揚,並豎起大姆指稱讚是「台灣之光」。(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6.14)\n\n二林高中拳擊隊於今年分別前往摩洛哥及泰國,參加「2018世界中學運動會」與「亞洲青年男子暨女子拳擊錦賽」,結果成績優異,在摩洛哥比賽部分:蘇瑞智、洪諭玫分獲男子組及女子組金牌、張駿斌男子銅牌獎,而洪有勝則榮獲泰國「亞洲青年男子暨女子拳擊錦賽」第五名。\n\r\n\r\nhttps:\/\/img.nownews.com\/nownews_production\/images\/5b2260be3088d324182cddf1_201806142034.jpg\n\n\r\n▲二林高中拳擊隊今年在國際比賽展露頭角,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典霖接見選手頒贈獎盃表揚,並豎起大姆指稱讚是「台灣之光」。(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6.14)\n\r\n\r\n二林高中校長劉燕饒指出,2018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拳擊賽5月2至9日在摩洛哥舉行,中華台北7名國手出戰,其中二林高中的蔡瑞智、洪諭玫雙雙成功鍍金,相當難得;劉燕饒說,將積極爭取在二林高中興建拳擊館,為國家培育更多拳擊人才。\n\r\n\r\nhttps:\/\/img.nownews.com\/nownews_production\/images\/5b2260bfb1f76e244f1157b7_201806142034.jpg\n\n\r\n▲二林高中拳擊隊今年在國際比賽展露頭角,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典霖接見選手頒贈獎盃表揚,並豎起大姆指稱讚是「台灣之光」。(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6.14)\n\r\n\r\n謝典霖本身熱愛運動,除了兼任縣體育會理事長外,今年更接任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理事長,長期以來對於運動的支持及體育的推廣,一直不遺餘力,因此對於二林高中拳擊隊選手獲獎訊息表示欣慰。\n\r\n\r\nhttps:\/\/img.nownews.com\/nownews_production\/images\/5b2260bf3088d324182cddf2_201806142034.jpg\n\n\r\n▲二林高中拳擊隊今年在國際比賽展露頭角,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典霖接見選手頒贈獎盃表揚,並豎起大姆指稱讚是「台灣之光」。(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6.14)\n\r\n\r\n得獎選手,14日下午在由議員謝彥慧陪同下與家屬一行16人,連袂至彰化縣議會拜會議長謝典霖,謝典霖對這些優秀選手,除予以恭賀外並頒贈獎盃表揚,會中也勉勵選手繼續努力,爭取好成績為國爭光,受獎儀式也在充滿快樂氣氛下圓滿結束。\n\r\n\r\nhttps:\/\/img.nownews.com\/nownews_production\/images\/5b2260c0b1f76e244f1157b8_201806142034.jpg\n\n\r\n▲二林高中拳擊隊今年在國際比賽展露頭角,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典霖接見選手頒贈獎盃表揚,並豎起大姆指稱讚是「台灣之光」。(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6.14)\n" {"id":"8053517","url":"https:\/\/news.ftv.com.tw\/news\/detail\/2018614A11M1","normalized_id":"news.ftv.com.tw\/2018614A11M1","normalized_crc32":"2507016261","source":"14","created_at":"1528989234","last_fetch_at":"1529074619","last_changed_at":"0","error_count":"0"} "迎接世界盃足球賽 瘋狂球迷湧入俄羅斯" "

2018世界盃即將開踢,來自全球的足球迷湧入主辦國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更已經陷入瘋狂,到處都是像這樣的狂歡氛圍,這場盛大的足球嘉年華,球迷成為開踢前一大看點。<\/p>

這群來自哥倫比亞粉絲,不惜飛越半個地球,就為幫自己的國家加油打氣。球賽還有數個小時才點燃戰火,在莫斯科著名的馴馬場廣場,就已經能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球迷集團互相較勁。<\/p>

<\/figure>

鏡頭轉往在紅場附近的一家酒吧外頭,開踢前一晚擠滿了狂歡的秘魯球迷,他們國家隊上一次參戰已經要追溯到1982年,憋了整整36年,終於能再嚐世界杯會內賽的滋味。<\/p>

俄羅斯沉浸在熱力四射的球賽氣氛中,而剛剛拿下2026年世界盃主辦權的美國,在最具代表性的帝國大廈,也特地將屋頂燈光,改成不斷輪放本屆賽會參賽國的代表色,點綴紐約夜空。看來全世界都已經準備好,迎接四年一度的足球瘋。<\/p>

(民視新聞/蔡晴景、余啟成綜合報導)<\/p>

延伸閱讀<\/div>